|
訴衷情(中秋不見月) / 作者:張孝祥 |
晚煙斜日思悠悠。
西北有高樓。
十分準擬明月,還似去年游。
飛玉斝,卷瓊鉤。
喚新愁。
姮娥貪共,暮雨朝云,忘了中秋。
|
|
訴衷情(中秋不見月)解釋: 《訴衷情(中秋不見月)》是宋代張孝祥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晚煙斜日思悠悠。
西北有高樓。
十分準擬明月,
還似去年游。
飛玉斝,卷瓊鉤。
喚新愁。
姮娥貪共,
暮雨朝云,
忘了中秋。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人在中秋節夜晚,望著斜陽和迷蒙的煙霧,思緒萬千。他望向西北方向的高樓,心中想象著明月的形狀,仿佛它就像去年一樣在天空中游弋。詩中還描繪了飛舞的美玉盞和卷曲的珍珠鉤,喚起了新的思念之情。然而,傳說中美麗的姮娥竟然貪婪地與暮雨和朝云為伍,這讓人忘記了本應歡度中秋的節日氛圍。
賞析:
這首詩詞以中秋節為背景,通過描繪自然景物和情感表達,表現了詩人內心的孤寂和思念之情。詩中的晚煙斜日、高樓、明月等意象,展現了中秋夜晚的詩情畫意。詩人通過對飛玉斝和卷瓊鉤的描繪,喚起了新的思念之情,表達了對遠方親人和愛人的思念之情。然而,詩末提到姮娥貪婪地與暮雨和朝云為伍,暗示了人世間的變幻和迷離,使得中秋節的美好氛圍被破壞,強調了詩人在這個節日感到的孤寂和失落。
整首詩以簡潔的語言和細膩的意象描繪,展現了詩人對家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對節日美好氛圍的渴望。通過對自然景物和情感的交融,詩人成功地表達了中秋節帶來的復雜情感,使讀者能夠產生共鳴,并引發對人生和命運的深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