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雨中花令 / 作者:程垓 |
卷地芳春都過了。
花不語、對人含笑。
花與人期,人憐花病,瘦似人多少。
聞道重門深悄悄。
愁不盡、露啼煙裊。
斷得相思,除非明月,不把花枝照。
|
|
雨中花令解釋: 《雨中花令》是宋代程垓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詞描繪了雨中的花朵,表達了花與人之間的情感交流和相互依存之情。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卷地芳春都過了。
花不語、對人含笑。
花與人期,人憐花病,瘦似人多少。
聞道重門深悄悄。
愁不盡、露啼煙裊。
斷得相思,除非明月,不把花枝照。
詩詞的意境主要圍繞著雨中的花朵展開。首先,詩人表達了春天的花朵已經凋謝盡,只有雨中的花還在綻放。這些花朵沉默無言,但卻對人微笑。詩人以花與人相互期待為表達,人們關心花的病情,而花病患者那樣瘦弱,可憐得像人一樣。詩人聽說花的家門深閉,安靜無聲,這讓他感到憂愁無盡,甚至露水也似乎在為他而流淚。最后,詩人表示除非明月能照亮花枝,否則他與心上人之間的相思之情將永遠斷絕。
這首詩詞通過對雨中花朵的描繪,抒發了詩人內心的情感和憂愁。花朵作為一種自然的存在,與人類之間建立了一種微妙的聯系。詩人通過花與人之間的對話和相互期待,表達了對花的關切和人與花之間的共鳴。詩中的重門深閉和花病患者的瘦弱形象,增加了詩詞的悲涼氛圍。最后,詩人以明月照亮花枝的情景來暗示,只有在特定的條件下,才能實現真正的相思和聯結,否則相思之情只能一直存在于心中,無法得到真正的回應。
整體而言,這首詩詞通過描繪雨中花朵的形象,以及花與人之間的微妙關系,表達了詩人內心的孤寂和相思之情。同時,詩中運用了自然景物的描寫和情感的抒發,展示了宋代詩詞的典型特點,給人以深思和共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