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菩薩蠻(正月三日西山即事) / 作者:程垓 |
山頭翠樹調鶯舌。
山腰野菜飛黃蝶。
來為等閑休。
去成多少愁。
小庭花木改。
猶有啼痕在。
別后不曾看。
怕花和淚殘。
|
|
菩薩蠻(正月三日西山即事)解釋: 《菩薩蠻(正月三日西山即事)》是宋代程垓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山頭的翠樹喚起了鳥兒的歌聲。
山腰上野菜飛舞著黃色的蝴蝶。
來了就是為了隨意地休閑。
離去時卻帶走了多少憂愁。
小庭院里的花木已經改變。
但仍然留有別離的痕跡。
分別之后再也沒有看到過。
害怕花朵和淚水的殘留。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在正月初三登臨西山的場景。詩人以自然景物為背景,表達了對生活中離別和失去的感慨。詩中的翠樹和鳥兒的歌聲,以及山腰上飛舞的黃色蝴蝶,都是對春天的描繪,象征著生機和美好。然而,在這美麗的自然背景之下,詩人卻感嘆了來去之間的休閑和憂愁。他提到小庭院的花木已經改變,但仍然帶有別離的痕跡,表達了對離別和失去的留戀和痛苦。詩人害怕看到花朵和淚水的殘留,這也暗示了他對情感的脆弱和敏感。
賞析:
《菩薩蠻(正月三日西山即事)》以簡潔而凝練的語言描繪了自然景物和人情的交融。詩人通過對山頭翠樹、野菜和蝴蝶的描寫,展現了春天的美麗和生機,同時也將自然景物與人情的起伏和離別的情感相結合。詩中的"等閑休"和"多少愁"表達了人們在休閑和憂愁之間的微妙心境。小庭院花木的改變以及別后不曾看到的描述,透露出詩人對過去的留戀和對離別的傷感。最后的"怕花和淚殘"則表達了詩人對情感的脆弱和對失去的恐懼。
整首詩詞通過對自然景物和人情的描繪,展現了作者的情感和思考。它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對離別和失去的痛苦,同時也透露出對生命和美好的追求。這首詩具有深刻的情感內涵,同時也展示了宋代詩人的藝術風格和寫作特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