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烏夜啼 / 作者:程垓 |
綠外深深柳巷,紅間曲曲花樓,一春想見貪游臺,不道有人愁。
三月東風易老,幾宵明月難留。
酴醿白盡窗前也,還肯醉來否。
|
|
烏夜啼解釋: 《烏夜啼》是宋代程垓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綠外深深柳巷,
紅間曲曲花樓,
一春想見貪游臺,
不道有人愁。
譯文:
青翠的柳巷深深地延伸,
紅色的花樓彎彎曲曲,
一個春天,我希望去游玩的地方,
沒想到卻有人心中憂愁。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春夜的景象。詩人用生動的描寫表達了綠柳成蔭的巷道和紅花點綴的樓閣,形象地展示了春夜的美景。然而,詩人卻提到了一個名為"貪游臺"的地方,意味著一種游玩和享樂的心愿,卻暗示著有人心中的憂愁和苦悶。
賞析:
《烏夜啼》以簡練的語言描繪了春夜的景色,運用了色彩對比,綠柳與紅花的對照增加了畫面的鮮明度。詩人以"烏夜啼"為題,暗示了夜晚中的一種悲涼氛圍。在詩中,詩人通過描繪春風易老、明月難留的景象,表達了時間的流逝和瞬息即逝的美好,以及人們對美好事物的珍惜和無法持久留存的感嘆。
詩的后半部分,詩人以"酴醿白盡窗前也,還肯醉來否"的句子結尾,表達了對美好時光的珍惜和對人生的思考。"酴醿"是一種美酒,"白盡窗前"指的是美酒喝完了,而"還肯醉來否"則意味著詩人是否還會再次陶醉于美好的事物。這種短暫而美好的時光如同美酒一樣,無法永遠存在,但詩人仍希望能夠再次沉浸其中。
整體而言,這首詩以簡練而意味深長的語言,通過對春夜景色的描繪和對時間流逝的思考,表達了對美好事物的珍惜和對人生的思索,展示了宋代詩人獨特的感慨和審美情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