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玉案(用賀方回韻) / 作者:程垓 |
寶林巖畔凌云路。
記藉草、尋梅去。
詠綠書紅知幾度。
行云歸后,碧云遮斷,寂寞人何處。
一聲長笛江天暮。
別后誰吟倚樓句。
勻面照溪心已許。
欲憑錦字,寫人愁去,生怕梨花雨。
|
|
青玉案(用賀方回韻)解釋: 詩詞:《青玉案(用賀方回韻)》
作者:程垓
朝代:宋代
寶林巖畔凌云路,
記藉草、尋梅去。
詠綠書紅知幾度,
行云歸后,碧云遮斷,
寂寞人何處。
一聲長笛江天暮,
別后誰吟倚樓句。
勻面照溪心已許,
欲憑錦字,寫人愁去,
生怕梨花雨。
中文譯文:
在寶林巖旁的凌云路上,
記錄過往,尋覓梅花而去。
吟詠著青綠的蔥蘢,紅艷的花朵,不知經歷了多少次。
行云歸來后,碧云阻隔,
孤寂的人在何處?
一聲長笛在江上天空中響起,
分別之后,誰倚在樓上吟唱詩句。
晶瑩的面龐照亮了溪水,心已經承諾,
欲憑借繡字,書寫人的憂愁離去,
生怕被梨花的雨淋濕。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種離愁別緒的情感,通過景物描寫和內心的感受,表達了詩人在別離中的思念和憂愁。
詩的開頭描述了寶林巖旁的凌云路,暗示著詩人正行走在一條險峻的路上,象征著人生的旅途。詩人使用了“記藉草”和“尋梅去”來暗示自己在旅途中記錄經歷和尋找歡樂。接下來的兩句“詠綠書紅知幾度,行云歸后,碧云遮斷”,表達了對過往時光的回憶,無論是歡樂還是憂傷,都已經被時間的流逝所掩蓋。最后一句“寂寞人何處”,表達了詩人在旅途中的孤獨和迷失。
下半部分的詩句中,詩人用“一聲長笛江天暮”來描繪別離時的情景,長笛的聲音在江邊的天空中回蕩,預示著離別的悲哀。接下來的兩句“別后誰吟倚樓句,勻面照溪心已許”,表達了詩人對別后遠方友人的思念,也展現了詩人對友情和詩歌的向往。最后兩句“欲憑錦字,寫人愁去,生怕梨花雨”,表達了詩人希望以文字表達內心憂愁,但又擔心被世事的變幻所湮沒。
整首詩通過描繪自然景物和抒發內心情感,表達了詩人在旅途中的孤獨和別離的離愁,以及對友情和詩歌的向往。詩人運用意象豐富的語言,使得讀者能夠深入感受到詩人內心的情感起伏和思緒紛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