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遇長安使寄裴尚書 / 作者:江總 |
傳聞合浦葉,遠向洛陽飛。
北風尚嘶馬,南冠獨不歸。
去云目徒送,離琴手自揮。
秋蓬失處所,春草屢芳菲。
太息關山月,風塵客子衣。
|
|
遇長安使寄裴尚書解釋: 遇長安使寄裴尚書
傳聞合浦葉,遠向洛陽飛。
北風尚嘶馬,南冠獨不歸。
去云目徒送,離琴手自揮。
秋蓬失處所,春草屢芳菲。
太息關山月,風塵客子衣。
譯文:
據傳合浦的葉子,已飛遠至洛陽。
北風依舊嘶馬聲,南方的冠冕卻不回歸。
別云的目送著去遠方的人,分離時手自巧揮琴。
秋天的蓬草已無定所,春草卻屢次繁芳盛開。
深深嘆息著關山上的明月,風塵中的客子衣衫。
詩意:
這首詩歌是南北朝時期江總寫給裴瓚的一首贊美之作。詩人以洛陽為背景,描繪了一個離別的場景。合浦葉子傳聞已飛遠至洛陽,北風嘶馬聲依舊,而南方的冠冕卻遲遲不回歸。離別之時,云中的目送者目送著遠行的人,琴手在分離時自巧揮琴。秋天的蓬草尋找不到自己的歸處,而春草卻屢次盛開,芳香彌漫。詩人深深嘆息著關山上的明月,感嘆著風塵中的客子衣衫。整首詩以寄托離別之情,表達了詩人對裴瓚的贊美和思念之情。
賞析:
這首詩歌用簡練而優美的語言,通過描寫離別和思念之情,表達了詩人對裴瓚的贊美和思念之情。詩中運用了對比和象征的手法,通過北風嘶馬聲與南方冠冕不歸的對比,表達了離別之苦和思念之情。另外,詩中的秋蓬和春草也是象征,表達了離別時的無定和思念時的盛開。整首詩語言簡潔,意蘊豐富,給人以深情和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