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洛陽道 二 / 作者:徐陵 |
洛陽馳道上。
春日起塵埃。
濯龍望如霧。
河橋渡似雷。
聞珂知馬蹀。
傍幰見甍開。
相看不得語。
密意眼中來。
|
|
洛陽道 二解釋: 詩詞:《洛陽道二》
朝代:南北朝
作者:徐陵
洛陽馳道上,
春日起塵埃。
濯龍望如霧,
河橋渡似雷。
聞珂知馬蹀,
傍幰見甍開。
相看不得語,
密意眼中來。
中文譯文:
在洛陽的馳道上,
春日升起塵埃。
洗龍望著遠處,如同霧一般。
河上的橋渡如同雷聲。
聞到珂聲就知道馬蹄聲,
靠近庭院看見屋檐開放。
彼此相對,無法言語,
眼中流露出密切的情意。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南北朝時期徐陵創(chuàng)作的作品,描繪了洛陽道上的一幅春日景象。詩人以簡潔而生動的語言,表達了自己對春天的感受以及內(nèi)心的情感。
詩的開頭描述了洛陽道上的景象,春日的塵埃在空中升起,給人一種熱鬧的氛圍。接著,詩人用"濯龍望如霧"和"河橋渡似雷"來形容遠處的景色。"濯龍"指的是遙望遠方,"如霧"表示遠處的景色朦朧而美麗;"河橋渡"則形容河上的橋渡,聲音如同雷鳴一般,突顯了景色的磅礴和震撼。
接下來的兩句"聞珂知馬蹀,傍幰見甍開"從聽覺和視覺上描繪了更加具體的場景。詩人通過聞到珂聲而知道有馬蹄聲的存在,顯示了對細微聲音的敏感。"傍幰見甍開"描述了靠近庭院,看見屋檐開放的景象,展示了細節(jié)之美。
最后兩句"相看不得語,密意眼中來"表達了詩人與他人的相對,彼此之間無法言語。但詩人通過眼神傳遞出密切的情意,顯示了一種深情和默契。
整首詩以簡潔的語言勾勒出洛陽道上春日景色的壯麗和熱鬧,同時表達了詩人內(nèi)心的情感與默契。通過描繪細節(jié)和意象的運用,使詩人的感受和情感得以生動地展現(xiàn)在讀者面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