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塞 一 / 作者:薛道衡 |
高秋白露團。
上將出長安。
塵沙塞下暗。
風月隴頭寒。
轉蓬隨馬足。
飛霜落劍端。
凝云迷代郡。
流水凍桑干。
烽微桔槔遠。
橋峻轆轤難。
從軍多惡少。
召募盡材官。
伏堤時臥鼓。
疑兵乍解鞍。
柳城擒冒頓。
長坂納呼韓。
受降今更筑。
燕然已重刊。
還嗤傅介子。
辛苦刺樓蘭。
|
|
出塞 一解釋: 《出塞一》是南北朝時期薛道衡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高秋白露團。
上將出長安。
塵沙塞下暗。
風月隴頭寒。
轉蓬隨馬足。
飛霜落劍端。
凝云迷代郡。
流水凍桑干。
烽微桔槔遠。
橋峻轆轤難。
從軍多惡少。
召募盡材官。
伏堤時臥鼓。
疑兵乍解鞍。
柳城擒冒頓。
長坂納呼韓。
受降今更筑。
燕然已重刊。
還嗤傅介子。
辛苦刺樓蘭。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描繪了南北朝時期戰亂頻繁的邊塞場景,表達了作者對戰亂和戰士生活的思考和感慨。
詩的開頭四句寫出了高秋時節的景象,白露滿地,寒氣逼人。接著描述了一位上將離開長安前往戰場的場景,塵沙飛揚,遮蔽了太陽的光芒,暗示著戰爭的殘酷和艱難。
接下來的幾句表達了邊塞的寒冷和荒涼,風吹草低見牛羊,月明之下人獨立,寒風凜冽。蓬草隨著馬蹄飄散,霜花飄落在劍刃上,形容戰士們在艱苦環境中奮勇前行。
緊接著的幾句通過描寫流水凍結、桑樹干枯,以及烽火臺微微冒煙、桔槔(防御工事)遙遠,揭示了邊塞戰爭給當地帶來的破壞和荒涼。
接下來的兩句寫出了從軍的人數眾多,但優秀人才卻很少,召募的士兵中有惡少,但官員們盡力選拔材質出任重要職務。
詩的結尾部分描寫了戰斗的情景,戰士們時而躺在堤岸上打鼓,時而解開馬鞍上的武器,隨時準備應戰。柳城、長坂等地名暗示了戰爭的地點,納呼韓則指代邊塞的一部分。
最后兩句表達了接受敵方投降,修筑城墻來鞏固防御,戰爭已經結束。然而,作者嘲笑那些曾經嘲笑他的人,表示他們所經歷的艱辛和辛苦,以及對樓蘭地區的探索和征服。
整首詩詞通過描繪邊塞戰爭的殘酷和辛苦,表達了作者對戰亂時期的痛苦和對戰士們的敬佩。同時,通過描寫戰爭的景象和戰士們的英勇奮斗,彰顯了邊塞民族的堅韌和不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