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豫章行 / 作者:沈約 |
燕陵平而遠。
易河清且駛。
一見塵波阻。
臨途引征思。
雙劍愛匣同。
孤鸞悲影異。
宴言誠易纂。
清歌信難嗣。
臥聞夕鐘急。
坐閱朝光亟。
往歡墜壯心。
來戚滿衰志。
殂芳無再馥。
淪灰定還熾。
夏臺尚可忘。
榮辱亦奚事。
愧微曠士節。
徒感鄙生餌。
勞哉納辰和。
地遠托聲寄。
|
|
豫章行解釋: 《豫章行》是南北朝時期沈約創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豫章平而遠。易河清且駛。
一見塵波阻。臨途引征思。
雙劍愛匣同。孤鸞悲影異。
宴言誠易纂。清歌信難嗣。
臥聞夕鐘急。坐閱朝光亟。
往歡墜壯心。來戚滿衰志。
殂芳無再馥。淪灰定還熾。
夏臺尚可忘。榮辱亦奚事。
愧微曠士節。徒感鄙生餌。
勞哉納辰和。地遠托聲寄。
中文譯文:
在豫章地區平坦而遙遠,乘舟行過易水清澈暢通。
一見到塵波阻撓,站在路途中引發思索。
雙劍歸于同一匣子中,孤鸞悲嘆自己的影子與眾不同。
宴會上的言辭真摯而易于編輯,悠揚的歌聲卻難以傳承。
躺下時聽到夕陽的鐘聲急促,坐起來觀賞朝陽的光輝迫切。
回憶過去的歡樂使壯心落寞,迎接未來的憂愁使志向衰敗。
殘存的芬芳無法再次盛放,淪為灰燼卻仍然焚熱。
夏臺的榮耀可以忘卻,榮辱之事又有何關系。
愧對微末的士人節操,只能感嘆卑微的生命作為餌食。
辛勤地納入晨昏之和,把聲音寄托在遙遠的地方。
詩意和賞析:
《豫章行》是一首抒發沉思和感慨的詩詞,表達了作者對個人命運和人生的思考。詩中通過描繪旅途中的景物和自己的心境,呈現出作者的憂思和對時光流逝的感慨。
詩的開頭以地名“豫章”作為起點,表達了遠行的心境和旅途的遙遠。易水清澈的描繪,與塵波阻撓形成鮮明對比,折射出作者在行程中的困擾和思索。雙劍歸匣、孤鸞悲影,以寓意象征個人的孤獨和與眾不同,表達了作者內心的孤寂和悲涼之情。
接下來,詩中描寫了宴會和歌聲。宴言誠易纂,清歌信難嗣,表達了作者對于真摯言辭和悠揚歌聲難以傳承的感嘆,反映了時光的流轉和傳統文化的衰敗。
詩的后半部分,通過夕鐘和朝光的描述,展示了作者對逝去和未來的思考。往歡墜壯心,來戚滿衰志,表達了作者對過去歡樂的懷念和對未來困境的憂慮。殂芳無再馥,淪灰定還熾,揭示了美好事物的消逝和珍貴價值的持久。
詩的末尾,夏臺的榮耀和榮辱被視為無關緊要,強調了作者對于名利的淡漠態度。愧對微末的士人節操,徒感鄙生餌,表達了作者對于自身微小和生命之脆弱的惋惜。
最后兩句表達了作者的努力和奉獻,將個人的聲音托付給遙遠的地方,納入晨昏之和。這里可以理解為對于個人存在的渺小感嘆,以及對于對世界的奉獻和追求的肯定。
總體而言,《豫章行》通過對旅途中景物和內心感受的描繪,抒發了作者對于個人命運、時光流逝和社會變遷的思考和感慨。詩詞中使用了豐富的意象和修辭手法,以凝練的語言表達了作者的情感和思想,展示了南北朝時期文人的憂思和哲思風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