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悼亡詩 / 作者:沈約 |
去秋三五月。
今秋還照梁。
今春蘭蕙草。
來春復吐芳。
悲哉人道異。
一謝永銷亡。
簾屏既毀撤。
帷席更施張。
游塵掩虛座。
孤帳覆空床。
萬事無不盡。
徒令存者傷。
|
|
悼亡詩解釋: 詩詞:《悼亡詩》
朝代:南北朝
作者:沈約
去秋三五月。
今秋還照梁。
今春蘭蕙草。
來春復吐芳。
悲哉人道異。
一謝永銷亡。
簾屏既毀撤。
帷席更施張。
游塵掩虛座。
孤帳覆空床。
萬事無不盡。
徒令存者傷。
中文譯文:
去年秋天的三五月,
今年秋天依然照亮著梁山。
今年春天蘭花和草木盛開,
明年春天它們將再次綻放芬芳。
可悲啊,人世間的變遷無常,
一旦消逝,便永遠不存在了。
帷幕和屏風已經撤去毀壞,
帷席又重新懸掛張揚。
風塵掩蓋了空虛的座位,
孤立的帳篷覆蓋著空空的床。
萬事無不盡頭,
只能讓那些幸存者感到傷痛。
詩意和賞析:
《悼亡詩》是南北朝時期沈約的作品,表達了作者對逝去事物的哀悼之情和對人生無常的思考。
詩的前兩句描述了去年秋天的景象,而第三、四句則預示了即將到來的春天。通過描繪自然的變化,作者反襯了人世間的無常和變遷。
接下來的兩句表達了作者對人世間變遷的感慨,認為人世間的事物一旦消逝就再也無法回來,永遠地銷亡了。這種變遷與消亡使人感到悲哀和無奈。
后面的幾句描繪了帷幕、屏風、帷席等物品的摧毀和重新懸掛。這些形象化的描寫暗示了人世間的變化和無常。
最后兩句表達了一種無奈和絕望,人世間的萬事無不盡頭,一切都會逝去,只能讓那些幸存者感到傷痛。
整首詩抒發了作者對人世無常的感慨和對逝去事物的哀思,也傳達了人生短暫和脆弱的主題。通過自然景物和物品的描寫,詩中蘊含著對人生意義和價值的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