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去東陽與吏民別詩 / 作者:沈約 |
微薄叨今年。
忝荷非昔期。
唐風豈異世。
欽明重在茲。
飾驂去關輔。
分竹入河淇。
下車如昨日。
曳組忽彌朞。
霜載凋秋草。
風三動春旗。
無以招臥轍。
寧望后相思。
|
|
去東陽與吏民別詩解釋: 《去東陽與吏民別詩》是南北朝時期沈約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微薄叨今年:我這微薄的年紀已經過去了。
忝荷非昔期:我感到慚愧,不再是過去的那個時期。
唐風豈異世:唐代的風氣難道已經不再存在?
欽明重在茲:我要珍視明君的重托。
飾驂去關輔:我將裝飾車馬,離開朝廷的輔佐之位。
分竹入河淇:我將離開東陽,去河淇之間。
下車如昨日:我從車上下來,感覺好像是昨天一樣。
曳組忽彌朞:拖著行李,不知何時能到達。
霜載凋秋草:霜已經降臨,草木凋零。
風三動春旗:風吹動春旗三次,意味著春天已經過去。
無以招臥轍:無法招呼沿途的休息處。
寧望后相思:只能期待將來的相思之情。
這首詩詞表達了作者沈約離別東陽與吏民的情感。他感到自己年紀漸長,已經不再是過去的風華時期,而唐代的風氣也逐漸消失。然而,作者仍然要珍視明君的重托,離開朝廷的輔佐之位,前往河淇之間。他下車后,時間似乎過得很快,行李拖得很久,而霜已經降臨,草木凋零。風吹動春旗三次,表示春天已經過去。作者表示無法找到休息的地方,只能期待將來的相思之情。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離別的情景,表達了作者對過去時光的追憶和對未來的期望。詩中運用了自然景物的描寫,如霜、草木和風,增加了詩詞的意境和情感。整體上,這首詩詞充滿了離別的憂傷和對未來的不確定感,展現了南北朝時期文人士人的內心世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