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古詩 / 作者:何遜 |
鞏洛上東門。
薄暮川流側。
渾渾車馬道。
行人不相識。
日夕棲鳥遠。
浮云起新色。
寸心空延佇。
對面何由即。
飛輪倘易去。
易去因風力。
|
|
學古詩解釋: 詩詞:《學古詩》
朝代:南北朝
作者:何遜
鞏洛上東門。
薄暮川流側。
渾渾車馬道。
行人不相識。
日夕棲鳥遠。
浮云起新色。
寸心空延佇。
對面何由即。
飛輪倘易去。
易去因風力。
中文譯文:
鞏洛城上的東門,
在黃昏時川流靜靜地流過。
車馬穿梭在寬闊的道路上。
行人們彼此陌生。
日夜之間,鳥兒飛往遠方。
飄浮的云朵變換出新的顏色。
我的思緒無處停留。
對面的景象如何看待?
飛輪若是輕易離去,
那是因為風力的推動。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學古詩》描繪了一個寂靜而孤獨的場景。詩人站在鞏洛城的東門,看著暮色中流淌的川流和穿梭的車馬,感嘆著行人之間的陌生。他觀察到鳥兒在日落時遠去,浮云在天空中變幻著新的顏色,而他的內心卻無法平靜。他面對著對面的景象,卻無從知曉對方的心境。
詩詞表達了作者對生活中的無常和無法預測的變化的感慨。行人之間的陌生和對面景象的不可知暗示了人與人之間的隔閡和世事的無常性。詩人將自己的感受與自然景象相類比,通過描述鳥兒飛去和浮云變幻,表達了人生瞬息萬變的特點。
最后兩句"飛輪倘易去,易去因風力"寓意著一切都在變化中,就像飛輪受到風力的推動,輕易地離去。這里的飛輪可能指的是時間的推移或人生的流轉,而風力代表著環境和外界的力量。詩人通過這樣的描寫,表達了對于人生無常和變化的思考。
整首詩詞以簡潔而凝練的語言展示了作者對生活和人性的深刻觸摸,同時也傳遞了一種對于變化和無常的感慨。通過描繪自然景象和人的心境,詩人展示了南北朝時期獨特的審美追求和情感表達方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