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方山詩 / 作者:何遜 |
寒鳥樹間響。
落星川際浮。
繁霜白曉岸。
苦霧黑晨流。
鱗鱗逆去水。
彌彌急還舟。
望鄉行復立。
瞻途近更修。
誰能百里地。
縈繞千端愁。
|
|
下方山詩解釋: 《下方山詩》是一首南北朝時期的詩詞,作者是何遜。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寒鳥樹間響。
落星川際浮。
繁霜白曉岸。
苦霧黑晨流。
鱗鱗逆去水。
彌彌急還舟。
望鄉行復立。
瞻途近更修。
誰能百里地。
縈繞千端愁。
譯文:
寒冷的鳥兒在樹間鳴叫。
落下的星星浮游在河川之間。
繁密的霜雪覆蓋著白色的岸邊。
苦澀的霧氣在黑色的晨光中流動。
鱗鱗的漣漪逆流而上。
急迫的船只回航。
望著故鄉,行走又停留。
眺望前方的路途愈加崎嶇。
有誰能夠穿越百里之地,
糾纏著千百種憂愁。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種離鄉之苦、思鄉之情的感受。詩人通過自然景物的描寫,將自己內心的痛苦與外在的環境相結合,表達了對故鄉的思念之情。
詩的開頭以寒鳥的鳴叫作為引子,寒冷的季節和凄涼的聲音展現了詩人內心的孤寂和寂寞。接著,詩人用"落星川際浮"的形象,描繪了離鄉之人思念故鄉的心情,仿佛流浪的星星漂泊在陌生的河川之間。
接下來的兩句"繁霜白曉岸。苦霧黑晨流"通過形容詞的運用,展示了冰冷的晨光和苦澀的霧氣,形象地描述了詩人離鄉的艱辛和無奈。
接下來的兩句"鱗鱗逆去水。彌彌急還舟"描述了漣漪逆流和急迫的船只回航,表達了詩人渴望回到故鄉的強烈愿望。
最后兩句"望鄉行復立。瞻途近更修"表達了詩人眺望故鄉,行走又停留的心情,同時也展示了前方路途的艱難險阻。
最后兩句"誰能百里地。縈繞千端愁"表達了詩人對于能夠回到故鄉的渴望,但又感到無法逾越百里之地的無奈和心頭的無數憂愁。
整首詩通過自然景物的描寫,將詩人內心的離愁別緒與外在的環境相結合,寄托了對故鄉的思念之情。它表達了一個離鄉背井的人對故鄉的追憶和思念,同時也流露出作者對于命運的無奈和無盡的苦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