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擬詠懷詩 二 / 作者:庾信 |
赭衣居傅巖。
垂綸在渭川。
乘舟能上月。
飛幰欲捫天。
誰知志不就。
空有直如弦。
洛陽蘇季子。
連衡遂不連。
既無六國印。
飜思二頃田。
|
|
擬詠懷詩 二解釋: 《擬詠懷詩二》是南北朝時期的詩人庾信所作,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赭衣居傅巖。
垂綸在渭川。
乘舟能上月。
飛幰欲捫天。
誰知志不就。
空有直如弦。
洛陽蘇季子。
連衡遂不連。
既無六國印。
飜思二頃田。
詩意:
這首詩詞是庾信的《擬詠懷詩》系列的第二首。詩人描述了自己的心境和生活狀態,表達了對現實的不滿和對失去的遺憾之情。通過描繪自然景物和對個人命運的思考,詩人表達了自己的心聲和對人生的反思。
賞析:
這首詩詞以自然景物和個人經歷為背景,通過細膩的描寫和深邃的思考,展現了庾信內心的情感和對人生的思索。
首先,赭衣居傅巖,赭衣指的是紅色的衣袍,傅巖則是詩人居住的地方。這里通過描繪詩人的居住環境,營造出一種安靜和隱逸的氛圍。
接著,垂綸在渭川,描述了詩人在渭水邊垂釣的場景。這里用垂釣的形象來表達詩人對于人生的寧靜追求和對現實的逃避。
然后,乘舟能上月,飛幰欲捫天,詩人通過描述乘船仰望月亮,以及霧氣似乎觸摸天空,抒發了對追求高遠理想的向往和對意志堅定的追求。
接下來,詩人表達了自己的失意和對命運的無奈。誰知志不就,空有直如弦。詩人感嘆自己的志向無法實現,盡管他的意志堅定如弦。這里透露出一種對現實的無奈和對命運的無力感。
最后兩句,洛陽蘇季子,連衡遂不連,既無六國印,飜思二頃田。洛陽是當時的重要城市,蘇季子是詩人無法達到的偉大人物。連衡指的是連系六國的聯盟,而六國印則是象征權力和地位的象征。詩人表達了自己無法達到權勢和地位的遺憾之情,以及對于失去田地的思念和對安定生活的向往。
總體而言,這首詩詞通過對自然景物和個人經歷的描繪,以及對人生的思考和對現實的反思,表達了詩人內心的情感和對人生的追求。詩詞中的景物描寫細膩動人,意境深遠,帶給讀者一種靜謐和思索的氛圍,展現了庾信獨特的詩歌才華和對人生的獨到見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