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率爾成詠詩 / 作者:庾信 |
昔日謝安石。
求為淮海人。
彷佛新亭岸。
猶言洛水濱。
南冠今別楚。
荊玉遂游秦。
倘使如楊仆。
寧為關外人。
|
|
率爾成詠詩解釋: 詩詞:《率爾成詠詩》
朝代:南北朝
作者:庾信
昔日謝安石,
求為淮海人。
彷佛新亭岸,
猶言洛水濱。
南冠今別楚,
荊玉遂游秦。
倘使如楊仆,
寧為關外人。
中文譯文:
往昔的謝安石,
追求成為淮海人。
仿佛新亭岸,
仍言洛水濱。
南方的冠冕離開了楚國,
荊玉之身游歷秦地。
如果像楊仆一樣,
寧愿成為關外之人。
詩意解析:
這首詩描繪了作者庾信的心境和選擇。詩中的謝安石是指謝安,他是東晉時期的重要政治家和文學家。詩人庾信向往成為淮海人,表達了他對自由自在、無拘束的生活向往。新亭岸和洛水濱都是詩人引用的景點,用來表達他對美好環(huán)境和自然之美的向往。
然而,南方的冠冕意味著離開楚國,而荊玉則代表了游歷秦地。這里描繪了詩人追求自由和冒險的精神。最后,詩人提到了楊仆,楊仆是一個著名的邊塞詩人,他寧愿成為關外之人,表達了他對無拘束自由的追求。
整首詩流露出詩人對自由、無拘束生活的向往,表達了他對現(xiàn)實局限的不滿和對冒險、探索的渴望。詩人借用歷史人物和地點的形象來表達自己的情感,通過對比和對立,突出了詩人內(nèi)心的追求和選擇。
賞析:
《率爾成詠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對自由和冒險的向往,展現(xiàn)了南北朝時期士人的思想和情感。詩中運用了對比和對立的手法,通過引用歷史人物和地點的形象,使詩意更加鮮明。
詩人通過描繪謝安石、淮海人、新亭岸和洛水濱等景物,展現(xiàn)了對美好環(huán)境和自然之美的向往;通過南冠、楚國、荊玉和秦地等形象,表達了對自由和冒險的追求。最后,詩人提到楊仆,進一步強調(diào)了對自由生活的向往和選擇。
整首詩情感真摯,表達了詩人內(nèi)心深處的渴望和選擇,同時也反映了南北朝時期士人對自由和冒險的思考。這首詩通過簡練的語言和形象的對比,展現(xiàn)了詩人的個性和情感,給人以啟示和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