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望月詩 / 作者:庾信 |
夜光流未曙。
金波影尚賒。
照人非七子。
含風異九華。
蓂新半壁上。
桂滿獨輪斜。
乘舟聊可望。
無假逐仙槎。
|
|
望月詩解釋: 《望月詩》是南北朝時期庾信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譯文:
夜光流未曙,
金波影尚賒。
照人非七子,
含風異九華。
蓂新半壁上,
桂滿獨輪斜。
乘舟聊可望,
無假逐仙槎。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作者在夜晚仰望明月時的心情和景象。月光如水流淌,尚未完全消散,金色的波紋在月亮的周圍浮動。月光照耀下,月亮并非傳說中的仙人或者傳說中的七仙子,而是具有獨特魅力的九華(指月亮的美麗)。月亮的一部分就像初開的蓂蓂花,而另一部分則像滿枝的桂花,月亮的輪廓呈現出斜倚的形狀。乘坐船只,可以稍作期待地觀望月亮,而不需要借助仙人的槎(一種傳說中的船)。
賞析:
庾信的《望月詩》以簡潔的詞句描繪了夜晚的月光景象,通過對月亮的描繪,傳達了作者對美的追求和對自然的贊美之情。
詩中的描寫以意境為主,通過夜光流淌、金波影賒等形象的描繪,展示了月光的柔和和動態之美。作者以獨特的視角描述月亮,將其比作含風異九華,表達了對月亮美麗獨特的贊美。
詩中的蓂蓂花和桂花是對月亮形態的象征性描寫,蓂蓂花象征初開的月亮,而桂花則象征滿月的圓照。月亮的輪廓斜倚,給人一種詩意和浪漫的感覺。
最后兩句表達了作者乘船觀賞月亮的心情,作者認為乘船觀月并無太多虛幻和仙境的幻想,只需稍作期待即可,不需要借助傳說中的仙人槎。這體現了庾信對現實的關注和對真實美的追求。
總之,《望月詩》以簡潔而精練的語言描繪了夜晚的月亮景象,通過對月光的形象描寫和對月亮美麗特質的贊美,表達了作者對自然和美的追求,以及對現實的關注。這首詩詞在意境和情感的表達上具有獨特的藝術魅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