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詠梅花 / 作者:庾信 |
常年臘月半,已覺梅花闌。
不信今春晚,俱來雪里看。
樹動懸冰落,枝高出手寒。
早知覓不見,真悔著衣單。
|
|
詠梅花解釋: 《詠梅花》是南北朝時期庾信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詩詞中文譯文:
常年臘月半,
已覺梅花闌。
不信今春晚,
俱來雪里看。
樹動懸冰落,
枝高出手寒。
早知覓不見,
真悔著衣單。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作者在寒冷的臘月中觀賞梅花的情景。詩人常年都在臘月時分,就已經能夠感覺到梅花的花期即將結束。然而,這個冬季似乎特別漫長,以至于他對于春天的到來產生了懷疑,于是他與其他人一起來到雪地中觀賞梅花。樹枝因風動而懸掛的冰凌落下,梅花的枝條高高地伸展出來,使人感到寒冷。如果早知道梅花這么難找到,詩人真的會后悔穿上單薄的衣物。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的語言描繪了作者在寒冷季節觀賞梅花的情景,表達了作者對梅花的喜愛和對春天的期待。通過描繪梅花在雪地中的傲然姿態,詩人展示了梅花在嚴寒中的堅韌和生命力,傳達了一種頑強不屈的精神。詩中的"懸冰落"一詞描繪了寒冷的環境,而"枝高出手寒"則強調了梅花的高潔和獨立。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對錯過觀賞梅花機會的后悔,也可理解為對于逝去時光的悔恨。整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展示了詩人對梅花的熱愛和對時光流轉的思考,給人以深深的觸動。
這首詩詞通過對梅花的描繪,表達了作者對堅韌不拔、頑強生命力的贊美,并表達了對于逝去時光的悔恨和對春天的期待。它在簡潔明快的語言中蘊含了深刻的情感和哲理,是一首充滿詩意的佳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