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效阮公詩 / 作者:江淹 |
若木出海外,本自丹水陰。
群帝共上下,鸞鳥相追尋。
千齡猶旦夕,萬世更浮沉。
豈與異鄉士,瑜瑕論淺深。
|
|
效阮公詩解釋: 《效阮公詩》是南北朝時期江淹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若木出海外,本自丹水陰。
群帝共上下,鸞鳥相追尋。
千齡猶旦夕,萬世更浮沉。
豈與異鄉士,瑜瑕論淺深。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作者江淹對自己的人生境遇和命運的思考。他以阮籍(字公)為榜樣,借用了他的名字來表達自己的心情。
賞析:
詩的開頭寫到了"若木出海外,本自丹水陰",意味著作者自己身世低微,像一株若木離開了紅塵之外的海外,本來屬于深山之中的紅水之陰。這里可以解讀為作者對自己出身的自省和對世俗紛擾的逃避。
接著,詩中出現了"群帝共上下,鸞鳥相追尋"的描述。這里以帝王和神鳥的形象,表達了作者對于高尚理想和追求的渴望,希望能夠與眾多英杰共同在世間上上下下、追尋真理。
然而,詩的下半部分則表達了作者對自身命運的思考和對時間流轉的感慨。"千齡猶旦夕,萬世更浮沉"意味著人生如夢,千年或許只是一瞬間,萬世中的光陰更是無常而短暫。這里可以看出作者對于人生短暫和時間匆匆的感嘆。
最后兩句"豈與異鄉士,瑜瑕論淺深"則表達了作者對于自己的處境和身份的思考。他意味著自己與那些生活在異鄉的士人相比較,自己的名利成敗都是微不足道的。瑜瑕論淺深則指的是瑣碎的事物和名利皆是淺薄之物,不值一提。
總體來說,這首詩詞通過對自身境遇和命運的思考,表達了作者對于追求高尚理想、對于人生短暫和時間流逝的感慨,以及對于名利和瑣碎事物的淡泊態度。這反映了南北朝時期士人的心境和思想傾向,具有一定的哲理意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