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擬行路難 / 作者:鮑照 |
愁思忽而至,跨馬出北門。
舉頭四顧望,但見松柏園。
荊棘郁蹲蹲。
中有一鳥名杜鵑,言是古時蜀帝魂。
聲音哀苦鳴不息,羽毛憔悴似人髡。
飛走樹間啄蟲蟻,豈憶往日天子尊。
念此死生變化非常理,中心惻愴不能言。
|
|
擬行路難解釋: 《擬行路難》是南北朝時期鮑照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愁思忽而至,跨馬出北門。
舉頭四顧望,但見松柏園。
荊棘郁蹲蹲,中有一鳥名杜鵑,
言是古時蜀帝魂。
聲音哀苦鳴不息,羽毛憔悴似人髡。
飛走樹間啄蟲蟻,豈憶往日天子尊。
念此死生變化非常理,中心惻愴不能言。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人愁思沉重,突然騎馬離開北門的情景。他抬頭四處望去,只見一片松柏園中長滿了荊棘,其中有一只鳥名叫杜鵑,傳說是古代蜀帝的化身。它發出哀苦的聲音,不停地鳴叫,羽毛憔悴,宛如被剃光頭的人一般。它飛到樹間啄食蟲子和螞蟻,豈能憶起曾經被尊崇的天子的待遇。詩人感慨萬分,思考生死和世事變遷的無常,內心充滿悲涼之情,卻無法言說出來。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而生動的描寫展現了詩人內心的憂愁和無奈。詩中的愁思突然襲來,詩人決定騎馬離開城門,可能是為了逃離種種煩擾和困境。然而,他抬頭四顧,眼前景象令他心生感慨。松柏園中的荊棘叢生,象征著世間的艱難和困苦。其中的杜鵑鳥代表了古代蜀帝的靈魂,它的哀苦鳴叫和憔悴不堪的羽毛,形象地表達了天子失去尊嚴和榮耀的境遇。它飛來飛去,在樹間覓食,似乎已經忘記了曾經的輝煌。詩人通過描寫杜鵑的形象,表達了對權勢富貴的淡忘和生命無常的思考。整首詩抒發了詩人內心的憂愁和對人生變化的感慨,以及對權力與榮耀的淡薄態度。通過描繪自然景物,詩人寄托了自己的情感和思考,使詩歌更富有意境和共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