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雜詠 燭 / 作者:謝朓 |
杏梁賓未散。
桂宮明欲沉。
曖色輕幃里。
低光照寶琴。
徘徊云髻影。
的爍綺疏金。
恨君秋月夜。
遺我洞房陰。
|
|
雜詠 燭解釋: 《雜詠燭》是南北朝時期謝朓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我為您提供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杏梁賓未散。
梅梁上的賓客尚未離開。
桂宮明欲沉。
宮殿中的明亮欲沉淀。
曖色輕幃里。
微暗的光彩透過輕簾。
低光照寶琴。
微弱的燈光照亮著寶琴。
徘徊云髻影。
徘徊的云髻投下陰影。
的爍綺疏金。
燈光映照下,珠簾和金屏散發出華麗的光芒。
恨君秋月夜。
怨恨你,秋夜的明月。
遺我洞房陰。
留下給我一個陰暗的新房。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充滿浪漫情調的場景。詩中的景象暗示了一種凄涼的離別氛圍,同時又帶有一絲柔情和憂傷。
詩的開頭,杏梁上的賓客尚未離開,暗示著一場宴會或聚會即將結束。接著描述了宮殿中的明亮即將消失,代表夜幕降臨。在微暗的光彩中,詩人通過輕簾看到寶琴,暗示著此時的情景柔和而溫馨。
詩中出現的“徘徊云髻影”和“的爍綺疏金”描繪了燈光下珠簾和金屏的美麗景象,增加了整首詩的華麗感。
然而,詩的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的憂傷和怨恨之情。他抱怨秋夜的明月,暗示了對愛情的懷念和失望。最后一句“遺我洞房陰”,表達了詩人留下的是一個陰暗的新房,象征著詩人內心的孤寂和寂寞。
整首詩以描繪物象來抒發詩人內心的情感,通過細膩的描寫和對光影的運用,展現了一種幽靜、溫馨、憂傷的氛圍。這首詩以其獨特的意象和感情表達方式,在南北朝時期的文學中占有重要地位,展示了謝朓的才華和感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