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答曹嘉詩 / 作者:石崇 |
昔常接羽儀。
俱游青云中。
敦道訓胄子。
儒化渙以融。
同聲無異響。
故使恩愛隆。
豈惟敦初好。
欵分在令終。
孔不陋九夷。
老氏適西戎。
逍遙滄海隅。
可以保王躬。
世事非所務。
周公不足夢。
玄寂令神王。
是以守至沖。
|
|
答曹嘉詩解釋: 《答曹嘉詩》是魏晉時期石崇所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譯文:
曾經常與曹嘉一同擔任羽儀職務,共同游歷在青云之上。
我們一起推崇儒家的道德教化,使人們的心靈融洽。
我們的聲音相互呼應,因此我們的友誼更加深厚。
我們不僅僅在初次相識時互相喜愛,而且在相處久了之后,我們的友情仍然如故。
像孔子一樣,不輕視九夷,老子曾去西戎之地。
我們逍遙于遼闊的海角,能夠保護君王的身心。
現實世事并非我們所追求的目標,周公的事業不足以成為我們的夢想。
玄寂的力量使得神靈得以統治,因此我們能夠守住至高無上的地位。
詩意:
這首詩詞是石崇對曹嘉的回答,表達了他們之間的友誼和共同的理念。詩中強調了他們共同推崇儒家的道德教化,以及他們對友誼的珍視。作者通過引用孔子和老子的例子,強調了他們的胸懷和追求的高度。最后,他表達了對玄寂力量的向往,希望能夠守住至高無上的地位。
賞析:
這首詩詞展示了魏晉時期士人的風采和追求。石崇通過與曹嘉的交往,表達了儒家思想的重要性以及友誼的可貴。他們共同追求道德教化,并認為這是維系社會和個人心靈融洽的關鍵。引用孔子和老子的例子,展示了他們對于儒家和道家思想的崇高追求和胸懷。最后,他們向往玄寂力量的統治,希望能夠守住至高無上的地位,表達了對自身追求的渴望。
總體而言,這首詩詞展現了魏晉時期士人的儒家思想和對友情、理想的追求,以及對至高無上地位的向往。通過詩詞的表達,石崇向讀者傳遞了一種追求高尚理想和價值觀的情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