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詠史詩 / 作者:王粲 |
自古無殉死。
達人所共知。
秦穆殺三良。
惜哉空爾為。
結發事明君。
受恩良不訾。
臨沒要之死。
焉得不相隨。
妻子當門泣。
兄弟哭路垂。
臨穴呼蒼天。
涕下如綆縻。
人生各有志。
終不為此移。
同知埋身劇。
心亦有所施。
生為百夫雄。
死為壯士規。
黃鳥作悲詩。
至今聲不虧。
|
|
詠史詩解釋: 《詠史詩》是一首魏晉時期的詩詞,作者是王粲。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自古以來,沒有人愿意殉死。
這是達人們共同了解的。
秦穆殺害了三良,
可惜啊,你徒然為了他而死。
你與明君有結發之交,
得到了他的恩寵,沒有怨恨。
臨死前要求與他同歸于盡,
豈能不相隨而去呢?
妻子在門前淚流滿面,
兄弟們哭泣至路旁。
臨赴死地時呼喚蒼天,
淚水如同絞索一般。
每個人生都有自己的志向,
終不會為了這種事而動搖。
同知道埋身劇痛,
心中也有所施展。
生前是百夫之長,
死后成為壯士的楷模。
黃鳥作出了悲詩,
至今傳頌不衰。
詩意:
《詠史詩》通過描繪秦穆殺害三良的故事,表達了作者對殉死的反思和思考。詩中呈現了秦穆對三良的不義之舉以及三良義無反顧為明君奮不顧身的情景。作者通過描述妻子的淚水和兄弟們的哀悼,表達了家庭和親情的傷痛。同時,詩中也體現了作者對壯士精神和高尚志向的贊美。最后,黃鳥作悲詩的形象象征了這段歷史的傳世和流傳,表達了作者對英雄事跡永垂不朽的敬仰之情。
賞析:
《詠史詩》以簡練的語言揭示了歷史中的英雄悲壯情懷,通過對三良事跡的歌頌,展現了作者對忠義和高尚品質的推崇。詩中的表達深情而含蓄,通過描寫細膩的情感和形象生動的場景,使讀者感受到了作者對歷史人物的敬仰和對人性的思考。整首詩詞節奏感強,意境深遠,給人以深思和共鳴。同時,詩中的黃鳥形象作為一個獨特的意象,增添了詩詞的藝術感和韻味,使整首詩詞更具感染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