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月十六日石湖書事三首 / 作者:范成大 |
種木二十年,手開南野荒。
苒苒新歲月,依依舊林塘。
污萊擅下濕,岑蔚驕眾芳。
菱母尚能瘦,竹孫如許長。
憶初學圃時,刀笠冒風霜。
今茲百不堪,裹帽人扶將。
龍鐘數能來,猶勝兩相忘。
|
|
三月十六日石湖書事三首解釋:
詩詞:《三月十六日石湖書事三首》
種木二十年,手開南野荒。
苒苒新歲月,依依舊林塘。
污萊擅下濕,岑蔚驕眾芳。
菱母尚能瘦,竹孫如許長。
憶初學圃時,刀笠冒風霜。
今茲百不堪,裹帽人扶將。
龍鐘數能來,猶勝兩相忘。
中文譯文:
種植木材已有二十年,用手開墾南方的荒地。
新的歲月逐漸流逝,但舊有的林木和池塘依然存在。
茂盛的野萊草長滿了濕地,郁郁蔥蔥的芳草自傲。
蓮花的母親仍然能夠瘦弱,而竹子的孫兒卻長得如此高大。
回憶起最初學習園藝的時候,戴著草帽冒著風霜。
如今,百事皆難堪,只能裹著帽子由別人攙扶著行走。
鐘聲不時地響起,仍勝過兩個人相互遺忘。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范成大所寫,題為《三月十六日石湖書事三首》。詩人通過描寫自己種植木材的經歷和對自然環境的觀察,表達了歲月流轉、人事變遷的感慨。
詩的開篇,詩人提到自己種植木材已經有二十年的時間,用手開墾南方的荒地,展現了他對園藝耕作的勤勞和堅持。接下來,詩人以對比的手法描述了新舊歲月的變遷,新的歲月不斷流逝,但舊有的林木和池塘仍然存在,傳統的自然景觀依舊。
隨后,詩人描繪了濕地上茂盛的野萊草和郁郁蔥蔥的芳草,以及菱花的母親和竹子的孫兒。這些形象的描繪,表達了自然界中各種生命力的頑強和生長的力量,同時也暗含了人生百態中的自信和自豪。
接下來,詩人回憶起自己最初學習園藝的時光,那時他戴著草帽,勇敢地面對風霜,表現了他年輕時的朝氣和奮斗精神。然而,如今的他已經百事難堪,只能依靠他人的扶持行走,這種變遷暗示了時光的流逝和人生的無常。
最后兩句“龍鐘數能來,猶勝兩相忘”,表達了詩人對時光流轉的思考。龍鐘指的是傳統的時間計量器,它的聲音不時地響起,提醒人們時間的流逝。這句話意味著鐘聲的存在勝過了兩個人相互遺忘的情感,強調了時間的不可逆轉和人事的流轉。
總的來說,這首詩通過描繪自然景觀和人生經歷,表達了對歲月流轉和人生變遷的感慨。詩人以自己種植木材的經歷為線索,通過描繪自然景觀的變化和自身的成長經歷,表達了對時間流逝和人事變遷的思考。詩中展現了自然界中生命力的頑強和堅韌,以及人生百態中的自信和自豪。最后,詩人通過對鐘聲的提及,強調時間的不可逆轉和人事的流轉,暗示了歲月無情的過程。整首詩以深邃的意境和細膩的描寫展示了范成大的才華,傳達出對自然與生命的獨特感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