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燈市行 / 作者:范成大 |
吳臺今古繁華地,偏愛元宵燈影戲;
春前臘后天好晴,已向街頭作燈市。
疊玉千絲似鬼工,剪羅萬眼人力窮;
兩品爭新最先出,不待三五迎東風。
兒郎種麥荷鋤倦,偷閑也向城中看;
酒壚博*雜歌呼,夜夜長如正月半。
災傷不及什之三,歲寒民氣如春酣;
儂家亦幸荒田少,始覺城中燈市好
|
|
燈市行解釋:
詩詞:《燈市行》
吳臺今古繁華地,
偏愛元宵燈影戲;
春前臘后天好晴,
已向街頭作燈市。
疊玉千絲似鬼工,
剪羅萬眼人力窮;
兩品爭新最先出,
不待三五迎東風。
兒郎種麥荷鋤倦,
偷閑也向城中看;
酒壚博*雜歌呼,
夜夜長如正月半。
災傷不及什之三,
歲寒民氣如春酣;
儂家亦幸荒田少,
始覺城中燈市好。
中文譯文:
吳臺是一個古今繁華的地方,
偏愛元宵節的燈影戲;
春天前,臘月之后,天氣晴朗,
已經在街頭辦起了燈市。
疊玉千絲像鬼神的工藝,
剪紙如萬眼人力已竭;
兩種商品爭相展示新品,
不等到三五人迎來東風。
農夫們種植麥子,拿著鋤頭疲倦,
偷閑時也來城里看看;
酒館里博采眾家雜歌,
夜夜長得像正月十五。
災難不及什么“三”這個數字,
嚴寒的歲月民眾熱情似春天;
你家也幸運,荒田很少,
才發現城中的燈市多么美好。
詩意與賞析:
這首詩詞描述了宋代時期的燈市景象,描繪了吳臺地區繁華的燈市和元宵節的喜慶氛圍。詩人通過對燈市的生動描繪,展現了繁忙的場面和人們的歡樂心情。
詩中提到的“疊玉千絲”和“剪羅萬眼”描繪了燈彩的藝術工藝和復雜多樣的形態,突出了燈市的繁華和精美。
詩人用“兩品爭新最先出,不待三五迎東風”表達了燈市的競爭激烈和商家們爭相展示新品的情景,形容了燈市的熱鬧和繁榮。
在描寫農夫們種麥的片段中,詩人展示了他們的辛勞和疲倦,同時也表達了他們對城市生活的向往和對燈市的好奇。
最后兩句“災傷不及什之三,歲寒民氣如春酣;儂家亦幸荒田少,始覺城中燈市好”,表達了詩人對社會安定和農田豐收的慶幸之情,也體現了他對城市燈市的向往和贊美。
整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生動地描繪了燈市的盛況和人們的歡樂,既展示了宋代社會的繁榮景象,又表達了詩人對美好生活的渴望和對社會安定的祝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