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感今昔二首 / 作者:范成大 |
飄風驟雨謾驚春,掃蕩何煩臂屈伸。
天識不衷宜不恕,神歆非類即非仁。
休讎地下枯魚骨,且斗尊前健犢身。
靜看可憐還可笑,香山寧是幸災人?
|
|
有感今昔二首解釋:
詩詞:《有感今昔二首》
飄風驟雨謾驚春,
掃蕩何煩臂屈伸。
天識不衷宜不恕,
神歆非類即非仁。
休讎地下枯魚骨,
且斗尊前健犢身。
靜看可憐還可笑,
香山寧是幸災人?
中文譯文:
飄風驟雨突然驚擾了春天,
清掃滅跡何須彎曲伸展雙臂。
上天的判斷并非公正,宜行的并非寬恕,
神明的喜愛非同類即非仁慈。
停止爭斗,地下埋葬枯魚骨,
暫且放下爭端,在尊貴者面前展示健壯的身姿。
靜靜地觀看,既可憐又可笑,
香山豈是幸災樂禍之人的目的地?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范成大所作,表達了對當時社會現象的感慨和思考。
詩的第一首描述了風雨突然襲來,擾亂了春天的景象。作者以風雨比喻社會動蕩,人們的生活被打亂,感到困擾。他提到了掃蕩和屈伸雙臂,暗指人們為了生存和自保而不得不做出迎合或抵抗的行動。
第二首詩中,作者對天道和神明的判斷提出了質疑。他認為天道并不公正,宜行的并非一定是寬恕的,而神明的喜愛也不一定只限于某些特定的人。這反映了作者對社會道義和倫理觀念的思考和批判。
詩的下半部分,范成大通過地下的枯魚骨和尊貴者面前的健犢身,寓意了停止爭斗和惡斗的呼吁。他認為應該放下紛爭,保持和平,讓社會回歸寧靜與安寧。
最后兩句“靜看可憐還可笑,香山寧是幸災人?”則反映了作者對于當時社會現象的思考。作者認為人們對社會動蕩和他人的苦難既有同情之心,又有幸災樂禍之態度,這種現象令人不禁感到可憐,同時也可笑。
這首詩通過對風雨、天道、社會現象的比喻和思考,表達了作者對于當時社會動蕩和倫理觀念的擔憂和批判,呼吁人們停止爭斗,追求和平與安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