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包山寺 / 作者:范成大 |
仙塢遜半坐,精廬遷古幢。
槁衲昔開山,至今坐道場。
熾然說慈忍,禪海薰戒香。
稚竹暗寒碧,飛松盤老蒼。
船鼓入宴坐,紅塵隔滄浪。
藤杖嬾歸去,共倚蒲團床。
|
|
包山寺解釋:
詩詞:《包山寺》
仙塢遜半坐,精廬遷古幢。
槁衲昔開山,至今坐道場。
熾然說慈忍,禪海薰戒香。
稚竹暗寒碧,飛松盤老蒼。
船鼓入宴坐,紅塵隔滄浪。
藤杖嬾歸去,共倚蒲團床。
中文譯文:
仙境在山谷中靜靜坐著,高雅的廬宇遷往古老的幢臺。
蒼老僧衣昔日創立這座寺廟,直到今天仍在這里修行。
滿懷慈悲和忍耐之情燃燒,禪海中彌漫著香煙和戒律。
稚嫩的竹子隱約泛著寒碧色,飛翔的松樹屹立在蒼茫中。
船上的鼓聲傳入宴席,紅塵世界與浩渺的海隔絕。
手拄藤杖懶散地歸去,共同依靠蒲團和床榻。
詩意和賞析:
《包山寺》是宋代詩人范成大創作的一首詩,描繪了一個寧靜而神秘的仙境寺廟。詩人通過細膩的描寫,將讀者帶入一個超脫塵世的境界。
詩的開篇,“仙塢遜半坐,精廬遷古幢”,以仙境寺廟的景象烘托出寧靜和高雅的氛圍。仙境坐落在半山之間,廬宇高雅,仿佛從古代遷徙而來的幢臺。
接著,詩人提到“槁衲昔開山,至今坐道場”,暗示這座寺廟的歷史悠久,僧侶們在此修行苦行。這種信仰和修行的精神延續至今。
下半部分描述了寺廟的景色和氛圍。詩句“熾然說慈忍,禪海薰戒香”表達了僧侶們內心充滿慈悲和忍耐的情感,禪海中彌漫著香煙和戒律。
詩中的“稚竹暗寒碧,飛松盤老蒼”通過對自然景色的描繪,營造出一種恬靜、蒼茫的氛圍。稚嫩的竹子和飛翔的松樹與寺廟的寧靜相互映襯,彰顯了寺廟的高潔之美。
最后兩句“船鼓入宴坐,紅塵隔滄浪。藤杖嬾歸去,共倚蒲團床”表達了禪境與塵世的分離。船上的鼓聲傳來,寺廟與紅塵世界隔絕。詩人手拄藤杖懶散地歸去,與他人共同依靠蒲團和床榻,暗示了修行者超脫塵世的態度。
整首詩以簡潔而精練的語言,通過對自然景色和禪境的描繪,展現了寺廟的寧靜和高潔之美,以及修行者超脫塵世的精神追求。同時,詩中也透露出對慈悲、忍耐和禪修的推崇,呼喚人們追求內心的寧靜與平和。
總之,《包山寺》這首詩通過對寺廟仙境的描繪,以及對修行者精神追求的表達,營造了一種寧靜、神秘而高潔的氛圍,引發人們對超脫塵世和內心平靜的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