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耳鳴戲題 / 作者:范成大 |
歷歷從何起,冷冷與耳謀。
人言衰相現,我以妄心求。
遠磬山房夜,寒蜩隴樹秋。
圓通無別法,但自此根修。
|
|
耳鳴戲題解釋:
詩詞:《耳鳴戲題》
朝代:宋代
作者:范成大
中文譯文:
耳鳴戲題,從何時開始,冷冷地困擾著我的耳朵。人們言談中顯露出衰敗的相貌,而我卻帶著妄想的心追求著。在遙遠的磬山房里,夜晚里的秋蟬聲和寒冷的隴樹在交織成一幅秋天的畫卷。圓通的境界沒有其他的方法,只能通過自己的修行來實現。
詩意和賞析:
《耳鳴戲題》是宋代文學家范成大的作品,它以簡練的語言表達了作者的心境和思考。
詩中描述了作者耳鳴的困擾,耳鳴是一種病癥,常常令人苦惱而無法擺脫。這個形象的引入使得整首詩的氛圍顯得冷冷清清、孤寂而沉重。
接著,詩人提到了人們言談中的衰敗相貌,可能是指時代的動蕩和社會的變遷,展現了作者對周圍環境的觀察和思考。然而,與他人不同的是,詩人并不滿足于眼前的現狀,而是懷著妄想的心追求著更高的境界和意義。
詩的后半部分,通過描寫夜晚的磬山房、秋天的蟬聲和隴樹的寒冷,營造出一種靜謐而凄美的氛圍。這里的景物和聲音都帶有一種孤獨和寂寞的意味,與詩人內心的追求相呼應。
最后兩句"圓通無別法,但自此根修"表達了詩人的修行心態。圓通是佛教用語,指的是通達一切法的境界。詩人認為要達到這種境界并沒有其他的方法,只能通過自身的修行來實現。這種修行是從內心的根本修正開始的,意味著要超越世俗的束縛,追求心靈的自由與升華。
整首詩以簡練的語言傳達了作者對于自身命運的思考和對境界追求的執著,通過對冷靜、寂寞的景物描寫,展現了一種內心的深沉和超脫。這首詩在形式上簡練而富有節奏感,在意境上表達了對人生意義的思考和追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