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翰林學士何公挽詞 / 作者:范成大 |
盛際群多士,諸儒遜一賢。
名場魁淡墨,官簿到花磚。
地近行知政,天高不假年。
書生稽古力,何必盡臺躔。
|
|
翰林學士何公挽詞解釋:
詩詞:《翰林學士何公挽詞》
中文譯文:
盛際群多士,
諸儒遜一賢。
名場魁淡墨,
官簿到花磚。
地近行知政,
天高不假年。
書生稽古力,
何必盡臺躔。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宋代文學家范成大創作的《翰林學士何公挽詞》。詩中描述了名場之上群多士,眾多儒者都自愧不如一位賢者。這位賢者以淡泊的墨色而成為名場之魁,而官簿之職則僅為花磚之下。這里通過對名場和官場的對比,表達了作者對功名利祿的淡薄態度。
接下來,詩中提到地近行知政,天高不假年。這句話意味著身處政治斗爭之中,地位雖近行知(指行知府一級官員),但作者并不為政治權力所動搖,而是堅守自己的原則。天高不假年則表示在天空的高度上,不受時間的束縛,也就是說,作者追求的是超越世俗的境界。
最后一句“書生稽古力,何必盡臺躔”,表達了作者對于書生的看法。作者認為書生應該注重稽古之力,而不是過于追求權力地位。臺躔指的是攀登官場的臺階,作者認為書生應該有更高的追求,不要將全部心力都放在追逐官位上。
總的來說,這首詩通過對名場、官場和書生的形象描繪,展現了作者對功名利祿的淡薄態度,主張追求超越世俗的境界和稽古之力。詩意深遠,是一首具有警示意義的作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