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壺春堂 / 作者:范成大 |
松漠丹成去不歸,龍髯無復有攀時。
芳園留得觚棱在,長與都人作淚垂。
|
|
壺春堂解釋:
詩詞《壺春堂》是宋代文人范成大所作,下面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松漠丹成去不歸,
龍髯無復有攀時。
芳園留得觚棱在,
長與都人作淚垂。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壺春堂的景象,表達了作者對逝去時光的思念和對歲月流轉的感慨。詩中通過對松樹和龍須的描繪,以及芳園和淚水的對比,傳達了一種離別和無常的情緒。
賞析:
這首詩采用了典型的宋詩格律,四句各用七言絕句的形式,結構緊湊,意境深遠。詩的開頭兩句“松漠丹成去不歸,龍髯無復有攀時”,通過描繪松樹和龍須的凋零和消失,表達了時間的不可逆轉和人事的無常。松樹和龍須象征著長久和神奇,它們的離去暗示了歲月的流逝和一切都會逝去的道理。
接著,詩人提到“芳園留得觚棱在”,觚棱是一種古代的酒器,這里象征著美好的回憶和留存下來的事物。芳園則代表著美好的時光和歡樂的場所。通過對觚棱和芳園的描述,詩人表達了對美好時光的懷念和留戀之情。
最后一句“長與都人作淚垂”則表達了詩人對逝去時光的傷感和悲嘆。這句詩意味深長,通過“淚垂”這一形象描寫,傳達了作者內心的悲傷和感嘆。詩人將自己與“都人”(指京城的人們)相提并論,意味著他的情感代表了一種普遍的人類情感。
整首詩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和對情感的抒發,表達了對逝去時光和無常性的思考和感慨。它以簡潔而深刻的語言傳達了一種對人生短暫和歲月無情的感慨,引起讀者對生命的思考和對美好時光的珍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