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立秋月夜前堂觀月 / 作者:范成大 |
箕踞繩床政自豪,遠游何暇續離騷。
蕭森萬竹秋逾瘦,突兀雙楠夜更高。
東郭風喧三鼓市,西城石洶二江濤。
色塵聲界如如現,本自無禪不用逃。
|
|
立秋月夜前堂觀月解釋:
《立秋月夜前堂觀月》是宋代詩人范成大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箕踞繩床政自豪,
遠游何暇續離騷。
蕭森萬竹秋逾瘦,
突兀雙楠夜更高。
東郭風喧三鼓市,
西城石洶二江濤。
色塵聲界如如現,
本自無禪不用逃。
詩意:
這首詩以立秋的月夜為背景,表達了詩人范成大的思考和感慨。詩人坐在繩床上,心情自豪,因為他的政治事業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使他無暇再繼續創作離騷。秋天的竹林逐漸凋零,顯得瘦弱,而突兀的楠木樹在夜晚顯得更加高大挺拔。東邊的郊外風聲喧囂,三更時分的市集熱鬧非凡,而西城的石頭激蕩著兩江的波濤聲。色彩、塵埃和聲音的界限模糊,就像現實世界的景象一樣,本來就無需逃離塵世才能體驗禪意。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立秋月夜的景象,抒發了詩人范成大內心的感慨和思考。詩中的箕踞繩床表現出詩人的自得和滿足,他因為政治上的成就而自豪,無暇再繼續寫作離騷這樣的高遠詩篇。秋天的竹林凋零,傳達出歲月無情的寓意,而突兀的楠木樹則顯得高聳峻拔,似乎象征著詩人堅定的信念和意志。詩人通過對東郭風聲和西城石洶的描寫,展現了繁華喧囂的都市景象,表現出詩人對社會現象的觸動和思考。最后兩句"色塵聲界如如現,本自無禪不用逃"則表達了詩人對現實和塵世的深思,他認為禪意并非需要逃離塵世才能體驗,而是應當在現實中尋求內心的寧靜和平和。
整體而言,這首詩詞通過具體的景物描寫以及對社會現象和內心思考的交融,表達了詩人范成大對自身政治成就的自豪、對時光流轉的感慨,以及對禪意深遠理解的思考。同時,詩人以立秋的月夜為背景,將自然景物與人文情感融為一體,展示了他對生活和人生意義的思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