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連日風作,洞庭不可渡,出赤沙湖 / 作者:范成大 |
金沙堆前風未平,赤沙湖邊波不驚。
客行但逐安穩去,三十六灣漲痕生。
滄洲寒食春亦到,荻芽深碧蔞芽青。
汨羅水飽動荊渚,岳麓雨來昏洞庭。
大荒無依飛鳥絕,天地惟有孤舟行。
慷慨悲歌續楚些,彷佛幽瑟迎湘靈。
黃昏慘淡艤極浦,雖有漁舍無人聲。
冬湖落*此蹔住,春潦怒長隨傭耕。
吾生一葉寄萬木,況復搖落浮滄溟。
漁蠻尚自有常處,羈官方汝尤飄零。
|
|
連日風作,洞庭不可渡,出赤沙湖解釋:
詩詞:《連日風作,洞庭不可渡,出赤沙湖》
作者:范成大(宋代)
金沙堆前風未平,
赤沙湖邊波不驚。
客行但逐安穩去,
三十六灣漲痕生。
滄洲寒食春亦到,
荻芽深碧蔞芽青。
汨羅水飽動荊渚,
岳麓雨來昏洞庭。
大荒無依飛鳥絕,
天地惟有孤舟行。
慷慨悲歌續楚些,
彷佛幽瑟迎湘靈。
黃昏慘淡艤極浦,
雖有漁舍無人聲。
冬湖落*此蹔住,
春潦怒長隨傭耕。
吾生一葉寄萬木,
況復搖落浮滄溟。
漁蠻尚自有常處,
羈官方汝尤飄零。
中文譯文:
連續多日的風刮過,洞庭湖無法渡過,從赤沙湖出發。
金沙堆前風仍未平息,赤沙湖邊波浪不為所動。
旅行者只能順著平穩的路徑前行,三十六灣漲潮的痕跡顯現。
滄洲的寒食時節春天也到來,荻芽深深綠意盎然,蔞芽呈現青蔥之色。
汨羅江水充盈荊渚,岳麓山的雨使洞庭湖昏暗不明。
在廣袤的大荒中,沒有棲身之地的飛鳥已經絕跡,唯有天地間獨自行駛的孤舟。
慷慨的悲歌延續著楚國的風骨,仿佛在迎接湘靈的幽瑟之音。
黃昏時分陰沉無光,船只停泊在極遠的港口,盡管有漁舍存在,卻聽不到人的聲音。
冬天湖面凝結,此時停留片刻,而春潮憤怒地長伴著農夫的勞作。
我的一生像一片葉子漂浮在無數樹木間,何況還會搖曳落下在浩渺的滄溟之上。
漁人和蠻夷仍然有固定的居處,而身為羈絆的官吏卻尤其漂泊無依。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壯游者在洞庭湖邊的景象,抒發了詩人范成大對時代動蕩和自身處境的思考和感慨。
詩中通過描繪金沙堆前風未平、赤沙湖邊波不驚等自然景象,展現了大自然的壯麗和恢弘。與此同時,詩人以客行者的視角,描述了旅途中的不易和艱險,以及對于無常和離散的感受。
詩中出現的滄洲寒食、荻芽、蔞芽等意象,展示了季節的變遷和自然的生機,與旅行者的心境形成對比。汨羅水的飽動荊渚和岳麓山上的雨昏暗了洞庭湖,進一步強調了詩中的寂寥和孤獨感。
詩人通過描繪大荒中飛鳥絕跡、孤舟行駛的情景,表達了對于時代動蕩和社會變遷的思考。他慷慨悲歌,繼承楚國的風骨,仿佛在迎接湘靈,表現了對于歷史和文化的敬仰和追溯。
最后幾句描述了黃昏時分船只停泊在極遠港口的情景,強調了寂寥和無人的感覺。冬天湖面凝結,春潮怒涌,詩人用自然景象象征生命的起伏和變遷,表達了對于生命無常和虛無的思考。
最后兩句以個人經歷為引子,表達了詩人的無奈和無依。漁人和蠻夷仍然有固定的居處,而作為羈絆的官吏卻漂泊無定,這是對于社會現實和身份束縛的反思。
整首詩以自然景象為背景,通過描繪風、波、山、湖等元素,表達了詩人對于時代變遷和個人處境的思考和感慨。詩人以客行者的視角,通過對于自然景物的觀察和聯想,表達了對于生命無常和社會浮沉的思考,以及對于歷史和文化的追溯和敬仰。整首詩意境深遠,給人以思考和共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