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覆舟二首 / 作者:杜甫 |
巫峽盤渦曉,黔陽貢物秋。
丹砂同隕石,翠羽共沉舟。
羈使空斜影,龍居閟積流。
篙工幸不溺,俄頃逐輕鷗。
竹宮時望拜,桂館或求仙。
姹女臨波日,神光照夜年。
徒聞斬蛟劍,無復爨犀船。
使者隨秋色,迢迢獨上天。
|
|
覆舟二首解釋:
《覆舟二首》是唐代詩人杜甫創作的詩歌作品,描繪了巫峽和黔陽兩個地方景色美麗的場景以及詩人的心情抒發。
巫峽是位于長江上游的峽谷,杜甫在詩中描述了晨曦中巫峽盤渦的美景,以及秋日里黔陽所奉獻的貢物。接著,詩人借用了丹砂和隕石、翠羽和沉舟的形象,表達了詩人的掙扎和困頓,以及所承受的壓力和困境。
在詩的下半部分,杜甫用羈使的身份比喻自己,感嘆自己的境況如同斜影,生活在朝既不是真實的居所,也不能真正融入江湖之中。詩中提到的篙工是指劃船的人,他們能夠在湍急的江水中生存,沒有被溺亡,而詩人杜甫卻一時間無法擺脫困擾。
然后,詩中換景描寫了竹宮和桂館,表現了杜甫渴望出仕有功名、拜見貴人的愿望。詩中還描繪了隨著姹女臨波日和神光照夜年的景象,其中姹女指的是傳說中的仙女,象征著詩人的仰望和追求。
接下來,詩人又提到只能聽聞斬蛟劍和不再有犀船的消息,暗示了詩人整個宦海生涯的失意和挫折。最后,詩人將自己比喻為迢迢獨上天的使者,意味著他渴望逃離現實的束縛,追求更高的理想和追求。
整首詩通過自然景色的描繪和個人感受的抒發,展現了杜甫在掙扎和困厄中的堅韌和追求,同時也流露出對自由與理想追求的向往。整首詩樸素含蓄,以景入情,能夠引起讀者對詩人內心世界的共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