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驛次草堂復至東屯二首 / 作者:杜甫 |
峽內歸田客,江邊借馬騎。
非尋戴安道,似向習家池。
峽險風煙僻,天寒橘柚垂。
筑場看斂積,一學楚人為。
短景難高臥,衰年強此身。
山家蒸栗暖,野飯謝麋新。
世路知交薄,門庭畏客頻。
牧童斯在眼,田父實為鄰。
|
|
從驛次草堂復至東屯二首解釋:
《從驛次草堂復至東屯二首》是唐代詩人杜甫創作的一首詩。這首詩描寫了詩人從外地歸來,重新回到自己的家鄉,感慨萬千的心情。
詩的第一首是在驛站看到舊友戴安道的時候寫的。詩人在回鄉的途中,經過了一片陌生的峽谷,感嘆自己已經離開家鄉太久了,連原來的行蹤都找不到了。見到了舊友戴安道,對方似乎是在習家池邊閑適地養著馬,不用太過奢華。詩人在這篇詩中喚起了對戴安道的懷念之情,描寫了鄉村簡樸的生活,有一種對故鄉的深深思念之情。
第二首詩則是表達了詩人回到家鄉后的生活狀態。雖然詩人已經年老,但是他卻堅強地繼續著辛勤勞作。詩中描繪了農家山野的景色,蒸栗散發出暖意,野飯也讓人感到新鮮美味。詩人表示自己在社交方面遭遇了一些困境,但他并不強求社交,反而因此追求了淡泊的生活。詩末提到了一個牧童和田父,暗示詩人生活在田園間,與大自然更加親近。
這首詩以詩人回鄉的心情為線索,描繪了他對舊友的思念,對家鄉的懷念,以及對純樸生活的追求。整首詩以自然景色和田園生活為背景,展現了詩人心靈的寧靜和對現實的堅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