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到村 / 作者:杜甫 |
碧澗雖多雨,秋沙先少泥。
蛟龍引子過,荷芰逐花低。
老去參戎幕,歸來散馬蹄。
稻粱須就列,榛草即相迷。
蓄積思江漢,疏頑惑町畦。
稍酬知己分,還入故林棲。
|
|
到村解釋:
《到村》是唐代詩人杜甫的一首詩,描寫了詩人在鄉村間的游歷和感慨。下面是這首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譯文**:
碧澗雖多雨,秋沙先少泥。
蛟龍引子過,荷芰逐花低。
老去參戎幕,歸來散馬蹄。
稻粱須就列,榛草即相迷。
蓄積思江漢,疏頑惑町畦。
稍酬知己分,還入故林棲。
**詩意**:
這首詩通過描寫詩人游歷鄉村的景象,表達了詩人對時光流轉、生活變遷的感慨,以及對自己晚年的思考。詩人在鄉間的所見所感,喚起了他對過去戰亂歲月和軍旅生涯的回憶,以及對現實生活的反思和思考。詩中所呈現的景象和情感,折射出詩人對自然、人生和歸隱的深刻思考。
**賞析**:
1. **自然景色與人生變遷**:詩中的碧澗、秋沙、蛟龍、荷芰、稻粱、榛草等自然元素,勾勒出了詩人所處的鄉村景象。蛟龍引子過,荷芰逐花低,形容了水中生物的活潑,荷芰搖曳的景象。通過這些生動的描寫,詩人傳達了時間的流逝和自然界的變化,與人生的轉折相呼應。
2. **軍旅經歷與歸隱愿望**:詩中提到“老去參戎幕,歸來散馬蹄”,表現了詩人曾經的軍旅經歷和對歸隱鄉村的向往。隨著年齡的增長,詩人對戰亂的戎幕有了更多的體會,而如今他回到鄉村,享受著寧靜的生活。這反映了詩人對戰亂和塵世的疲憊,渴望尋求內心的寧靜與安寧。
3. **生活的思考與歸隱之志**:詩人通過“稻粱須就列,榛草即相迷”的描述,表達了他對平淡生活的接受與珍惜。他認識到人生的本質,在平凡中尋找快樂與滿足。同時,“蓄積思江漢,疏頑惑町畦”的句子,表現了詩人對自然的深情和對真理的追求。他思索著江漢大河的博大,拋開塵世的紛擾,探求內心的真諦。
4. **知己情誼與歸隱心境**:最后兩句“稍酬知己分,還入故林棲”中,詩人表達了對知己友誼的珍惜,以及對歸隱逍遙生活的向往。他將心靈的歸宿寄托于故林,尋求安享晚年的寧靜和真正的自我。
總的來說,杜甫在《到村》中以婉約的筆墨,描繪了豐富的自然景色、人生經歷和內心感慨,將個人的情感與社會的變遷巧妙地融合在一起。這首詩表現出了對平淡生活的珍視,對歸隱逍遙的向往,以及對人生與自然深刻的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