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河二首 / 作者:杜甫 |
黃河北岸海西軍,椎鼓鳴鐘天下聞。
鐵馬長鳴不知數,胡人高鼻動成群。
黃河西岸是吾蜀,欲須供給家無粟。
愿驅眾庶戴君王,混一車書棄金玉。
|
|
黃河二首解釋:
《黃河二首》是唐代詩人杜甫創作的一首詩。這首詩描述了黃河北岸的海西軍,他們用椎鼓和鐘聲宣告警戒,使整個天下都能聽到。激昂的鐵馬長鳴聲不絕于耳,高鼻子的胡人成群結隊地動蕩。黃河的西岸是蜀地,但是蜀地缺糧。詩人希望能夠與庶民們一起支持君王,不要忘記修身養性的重要性。
詩詞的中文譯文為:
黃河北岸,有一支海西軍,
他們用椎鼓和鐘聲宣告警戒,
使整個天下都能聽到。
鐵馬長鳴,不知其數,
高鼻子的胡人成群結隊地動蕩。
黃河的西岸是蜀地,
但是蜀地缺糧。
愿我們能夠與庶民們一起支持君王,
不要忘記修身養性的重要性。
這首詩描繪了黃河北岸的海西軍,展現了他們的威武和氣勢。通過椎鼓和鐘聲的鳴響,他們向世人宣告著警戒和準備戰斗的決心。鐵馬長鳴、胡人動蕩的描寫,揭示了戰爭時代的動蕩不安。詩人表達了對國家情勢的憂慮和對庶民生計的關心。他呼吁大家團結起來,共同支持君王,保衛家園。最后,他強調修身養性的重要性,不要追逐金玉之物而忽視了精神追求。整首詩既有壯麗的景象描繪,又深思熟慮地表達了作者對國家和個人的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