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將赴荊南,寄別李劍州 / 作者:杜甫 |
使君高義驅今古,寥落三年坐劍州。
但見文翁能化俗,焉知李廣未封侯。
路經滟滪雙蓬鬢,天入滄浪一釣舟。
戎馬相逢更何日,春風回首仲宣樓。
|
|
將赴荊南,寄別李劍州解釋:
將赴荊南,寄別李劍州
臨行送別的時候,遠去的將軍懷揣著高尚的理想超越了古今,寂寥落寞地坐在劍州三年。只看到了文學之神孔子化解了庸俗之風,又能知道李廣還未被封侯呢?
離開的路經過滟滪雙蓬鬢,天空中漸漸入夜,他乘坐一只漁舟渡過滄浪之地。戰馬相遇的日子還在何時呢?春風吹拂之下,我回首看著仲宣樓。
中文譯文:
將要去荊南,寄別給李劍州
離別之際,遠去的將軍懷揣著高尚的理想超越了古今,寂寥落寞地坐在劍州三年。只看到了文學之神孔子化解了庸俗之風,又能知道李廣還未被封侯呢?
離開的路途經過滟滪波浪,容顏已經白發蒼蒼,天空漸漸入夜,他乘坐一只漁舟渡過滄浪之地。戰馬相遇的日子還在何時呢?春風吹拂之下,我回首仲宣樓。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杜甫向好友李劍州送別之作。杜甫以將軍之志向,才華橫溢的文翁形象,以及自己對未來的困惑,展示了他對時代的思考和對理想的追求。
詩中提到的將軍高義超越了古今,是在稱頌李劍州的高尚品質和志向,也暗指自己對將軍的崇敬。然而,這位將軍在劍州已經孤獨坐了三年,寥寥無幾的孤芳自賞。
詩的后半段描述了杜甫離別的情景。他經過滟滪波浪,顏面已有白發,乘坐漁舟渡過滄浪之地。他思索著將軍和他的相遇,想象著何時能再相見。最后,詩人回首看著仲宣樓,也許是向將軍道別的地方。
這首詩通過對李劍州和自己的思考,表達了詩人對于理想、人生以及時代的反思。同時,運用了水、天、風等意象,給予了詩詞更多情感和意境的宣泄。整首詩深沉、豪邁,流露出詩人對友人的思念和對未來的希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