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陪李七司馬皂江上觀造竹橋即日成往來之…簡李公二首 / 作者:杜甫 |
伐竹為橋結構同,褰裳不涉往來通。
天寒白鶴歸華表,日落青龍見水中。
顧我老非題柱客,知君才是濟川功。
合歡卻笑千年事,驅石何時到海東。
把燭成橋夜,回舟坐客時。
天高云去盡,江迥月來遲。
衰謝多扶病,招邀屢有期。
異方乘此興,樂罷不無悲。
|
|
陪李七司馬皂江上觀造竹橋即日成往來之…簡李公二首解釋:
中文譯文:
陪李七司馬皂江上觀造竹橋即日成往來之…簡李公二首
伐竹為橋結構同,褰裳不涉往來通。
天寒白鶴歸華表,日落青龍見水中。
顧我老非題柱客,知君才是濟川功。
合歡卻笑千年事,驅石何時到海東。
把燭成橋夜,回舟坐客時。
天高云去盡,江迥月來遲。
衰謝多扶病,招邀屢有期。
異方乘此興,樂罷不無悲。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杜甫陪同李七司馬皂在江邊觀賞正在建造的竹橋時所作。詩人以簡潔的文字勾勒出了橋的結構和景色,以及自己與李七司馬皂的心情。
第一首詩以橋的結構為中心,描述了竹橋的建造和橋面的平整,使人可以輕松地往來。天寒時,白鶴飛回華表,日落時,青龍映在水中。這些景象表達了自然界的變化和流動。
第二首詩以夜晚的橋和船為背景,表達了詩人的思考和感慨。天空高遠,云彩逐漸消散,江水清澈,月亮卻遲遲未升起。詩人的年紀漸長,身體狀況不佳,但他仍然期待著與朋友相聚。他想到了遠方的友人,這讓他感到歡樂,但同時也有些悲傷。
整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描繪了建造中的竹橋和夜晚的江景,同時也表達了詩人對友情和生活變遷的思考。這首詩展示了杜甫的詩才和對自然景色的敏銳觀察,同時也反映了他對人生和友情的深刻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