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寓目 / 作者:杜甫 |
一縣蒲萄熟,秋山苜蓿多。
關云常帶雨,塞水不成河。
羌女輕烽燧,胡兒制駱駝。
自傷遲暮眼,喪亂飽經過。
|
|
寓目解釋:
《寓目》是唐代詩人杜甫的作品,描繪了農田豐收、山脈苜蓿生長的景象,同時反映了邊疆地區的風雨頻繁,河流無法順暢流動的情景,以及羌族的女子制作火炬、胡人駕馭駱駝的現象。整首詩揭示了作者晚年的自愧和痛苦,也反映了他經歷過的戰亂和動蕩的經歷。
詩詞中文譯文:
一縣蒲萄熟,秋山苜蓿多。
關云常帶雨,塞水不成河。
羌女輕烽燧,胡兒制駱駝。
自傷遲暮眼,喪亂飽經過。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自然景觀和社會現象交織的方式,表達了杜甫內心的痛苦和沉思。
首先,詩人描繪了豐收的葡萄和茂盛的苜蓿。這反映了大自然中物產豐饒的景象,也可以理解為作者的生活基本安定,但他身世的動蕩使他不能完全享受到這些豐收帶來的歡樂。
其次,詩人描述了關山上云常伴雨且塞水不成河的景象。這反映了邊疆地區的風雨頻繁,河流無法正常流動。這里可以理解為國家的局勢動蕩不安,也可以理解為作者個人的境遇困頓。
然后,詩中提到了羌族的女子制作火炬和胡人駕馭駱駝。這揭示了邊疆地區的生活狀態,以及不同民族之間的交融和影響。
最后,詩人表現出自己的痛苦和晚年的自責。他說自己的眼睛已經衰老,經歷了喪亂和忍受了許多磨難。這里透露出杜甫對當時政治和社會的不滿和悲痛,以及自己作為詩人的力量的無助感。
整首詩以簡練的語言和景象刻畫,揭示了杜甫晚年的自愧、痛苦和對時事的憂憤。其意境深遠,字字珠璣,使人展開思考和體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