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秋苦熱,堆案相仍(時任華州司功) / 作者:杜甫 |
七月六日苦炎熱,對食暫餐還不能。
每愁夜中自足蝎,況乃秋后轉多蠅。
束帶發狂欲大叫,簿書何急來相仍。
南望青松架短壑,安得赤腳蹋層冰。
|
|
早秋苦熱,堆案相仍(時任華州司功)解釋:
《早秋苦熱,堆案相仍(時任華州司功)》是杜甫寫于唐代的一首詩。詩意寫的是七月初六非常炎熱的天氣,雖然吃了一點點東西,但還是不能解渴。夜晚的時候還要擔心叮咬人的蝎子,更何況秋天過后有很多蒼蠅。杜甫因為曾經擔任過華州司功的職務,對文書繁忙感到焦急,不知道該如何處理。他望著南方的青松樹,向往能夠赤腳踩在冰冷的冰上。
這首詩表達了杜甫在炎熱的夏天里的不安和焦躁,同時也展示了對自然清涼的向往。
譯文如下:
七月六日苦炎熱,
對食暫餐還不能。
每愁夜中自足蝎,
況乃秋后轉多蠅。
束帶發狂欲大叫,
簿書何急來相仍。
南望青松架短壑,
安得赤腳蹋層冰。
賞析:
這首詩通過描述夏天的炎熱和繁忙的工作,展示了詩人的焦慮和不安。詩中使用了對比的手法,將實際的問題與詩人內心的情緒相互映襯。例如,詩中提到吃了一點食物仍不能解渴,夜晚還要擔心叮咬人的蝎子,這些表述彰顯了詩人的痛苦和焦慮。另外,對比詩中提到了秋后轉多蠅,正是因為夏天的殘熱,引來了更多的蒼蠅和蚊蟲,形象地揭示了夏天的不愉快。而對于工作的焦慮,詩中使用了束帶發狂來形容,表達了詩人在繁忙的工作中的憂慮和不安。最后,詩中以青松架短壑,赤腳蹈層冰來結束,展現了詩人內心的期望和向往,以此減輕了詩中的痛苦和焦慮。整首詩通過鮮明而對比的語言描繪了一個盡管在炎熱的夏天仍然充滿憂慮和壓力的畫面,同時也展示了詩人對清涼和寧靜的向往,體現了他對自由和舒適生活的渴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