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次昭陵 / 作者:杜甫 |
舊俗疲庸主,群雄問獨夫。
讖歸龍鳳質,威定虎狼都。
天屬尊堯典,神功協禹謨。
風云隨絕足,日月繼高衢。
文物多師古,朝廷半老儒。
直詞寧戮辱,賢路不崎嶇。
往者災猶降,蒼生喘未蘇。
指麾安率土,蕩滌撫洪爐。
壯士悲陵邑,幽人拜鼎湖。
玉衣晨自舉,鐵馬汗常趨。
松柏瞻虛殿,塵沙立暝途。
寂寥開國日,流恨滿山隅。
|
|
行次昭陵解釋:
詩詞:《行次昭陵》
朝代:唐代
作者:杜甫
舊俗疲庸主,群雄問獨夫。
讖歸龍鳳質,威定虎狼都。
天屬尊堯典,神功協禹謨。
風云隨絕足,日月繼高衢。
文物多師古,朝廷半老儒。
直詞寧戮辱,賢路不崎嶇。
往者災猶降,蒼生喘未蘇。
指麾安率土,蕩滌撫洪爐。
壯士悲陵邑,幽人拜鼎湖。
玉衣晨自舉,鐵馬汗常趨。
松柏瞻虛殿,塵沙立暝途。
寂寥開國日,流恨滿山隅。
**中文譯文:**
舊時的陋習使昏庸的君主占主導,英雄們質疑他們的權力。預言歸于龍鳳的質地,威勢穩定了虎狼之地。天命屬于尊貴的堯的法典,神功與禹的謀略一致。風云隨著不息之步,日月接續于高大的大道。古代文物多能向人效法,朝廷半由老成儒者組成。直言不懼遭受侮辱,賢者的道路不會受到阻礙。往事中的災難仍然在影響著,人民仍未完全緩過氣來。他揮動著旌旗,使國土安寧,凈化并安撫紛亂之地。壯士們為陵邑的悲哀感到傷痛,幽居者向鼎湖虔誠膜拜。玉衣的朝陽自升起,鐵馬的汗水常奔流。眺望松柏矗立的虛殿,站在塵沙彌漫的黃昏之路。寂寥的開國之日,滿懷憂愁充斥在山隅。
**詩意和賞析:**
《行次昭陵》是唐代著名詩人杜甫的一首詩。杜甫以深刻的洞察力和抒情的筆觸,寫出了對時局的憂慮、對國家的關切以及對賢能之士的贊美。這首詩表達了作者對亂世紛爭的憂慮,對才德之士的欽佩,以及對國家重建的期望。
詩中,杜甫對統治者的舊俗進行了批判,認為昏庸的君主使得英雄無法施展才華,稱之為“群雄問獨夫”。然后,他談到了天命歸屬于賢者,將天命的描述與堯、禹的治理智慧相聯系,表達了對賢能之士的贊美。詩中還出現了風云、日月的意象,象征著時局的變幻不定,但賢者依然堅守道義,成為一種穩定的象征。
杜甫在詩中多次提到“直詞寧戮辱”,強調賢者應當直言不諱,寧愿面對侮辱,也不違背心中的正義。他呼吁士人們不要退避,不要走崎嶇的路,要堅守賢路,為國家社稷出一份力。
整首詩流露出對國家的憂慮和希望,抒發了對舊亂的不滿以及對新局勢的期待。通過對賢者、英雄和平民的描寫,詩中充滿了對于時局和人物的感慨,展現了杜甫深切的愛國情懷和對正義道路的執著追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