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題鄭氏東亭(在新安界) / 作者:杜甫 |
華亭入翠微,秋日亂清暉。
崩石欹山樹,清漣曳水衣。
紫鱗沖岸躍,蒼隼護(hù)巢歸。
向晚尋征路,殘云傍馬飛。
|
|
重題鄭氏東亭(在新安界)解釋:
《重題鄭氏東亭(在新安界)》是唐代杜甫的一首詩,寫景描寫了華亭的美景和感嘆人生的滄桑變遷。
詩中描繪了一個美麗的秋日景色:華亭入翠微,秋日亂清暉。華亭是指鄭氏東亭,這個亭子被綠樹環(huán)繞,而秋天的陽光透過綠樹的縫隙間隙中散射出來,形成了一片雜亂但又清晰的明亮光影。
接下來,詩人描述了華亭周圍的景物:崩石欹山樹,清漣曳水衣。崩石是指山石的破裂殘缺之態(tài),欹山樹則是指受到山洪沖擊而傾斜的樹木。這些景物與清漣的水面交相輝映,顯示了大自然的壯麗與破碎。
緊接著,詩人描繪了一幅動物的畫面:紫鱗沖岸躍,蒼隼護(hù)巢歸。紫鱗指的是魚,形容它們躍入水中;蒼隼是指一種猛禽,它歸巢之后,用它疾馳的動作表達(dá)了它對家園的守護(hù)。
最后,詩人尋找歸途,殘云傍馬飛。猶如晚霞和行馬合二為一,表達(dá)了詩人在行走過程中所感受到的那份無限遐想和追求。
譯文:
華亭進(jìn)入翠微,秋日雜亂的陽光。破碎的山石傾斜,清澈的水面映襯。紫色的魚兒躍入水中,蒼隼護(hù)衛(wèi)巢歸。在黃昏時分尋找回家之路,殘云在馬邊飛翔。
這首詩通過描寫華亭的美景和動物的形象,表達(dá)了詩人對大自然的贊美之情。同時,詩中也透露出詩人的感慨和思考,人生如此滄桑變幻,尋找歸途是每個人都必須面對的命運(yùn)。通過這首詩,讀者可以感受到杜甫對自然景色的熱愛和對人生命運(yùn)的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