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宿花石戍(長沙有淥口、花石二戍) / 作者:杜甫 |
午辭空靈岑,夕得花石戍。
岸疏開辟水,木雜今古樹。
地蒸南風盛,春熱西日暮。
四序本平分,氣候何回互。
茫茫天造間,理亂豈恒數。
系舟盤藤輪,策杖古樵路。
罷人不在村,野圃泉自注。
柴扉雖蕪沒,農器尚牢固。
山東殘逆氣,吳楚守王度。
誰能扣君門,下令減征賦。
|
|
宿花石戍(長沙有淥口、花石二戍)解釋:
詩詞《宿花石戍》的中文譯文為:離開清晨的輝煌山崗,夜晚來到花石戍。大地開展,水面上航道展開,雜亂的樹木代代相繼。土地被南風蒸發,春天的炎熱在西方太陽下寂靜。四個季節原本平均分配,氣候如何變化無常。廣闊的天地之間,秩序凌亂難以捉摸。我把船綁在藤輪上,拿著杖策在古老的伐木路上行走。工作結束,人不在農村,野地中的泉水自然流淌。木門雖然荒蕪,農具仍然堅固。山東存有叛逆之氣,吳楚的守護王度。誰能敲響你的門,下令減少征稅。
這首詩描述了作者杜甫在長沙花石二戍過夜的情景。詩的前兩句表達了杜甫清晨離開空靈的山崗,傍晚來到花石戍的情景。接下來的幾句描寫了戍邊景色的變化,岸邊開辟水面,樹木雜亂。接著,詩中描述了南風蒸發土地,春天炎熱的景象,以及四個季節的變化不平衡的氣候。詩的下半部分,杜甫用自然的景物來對照社會的亂象,表達了社會的混亂和不確定性。杜甫以自然的景觀暗喻社會的問題,呼吁當權者審視自己的治理和節稅制度,減輕百姓的負擔。整首詩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寫,凸顯了社會和政治的反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