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潼關鎮(zhèn)國軍句覆使院早春,寄王同州 / 作者:岑參 |
胡寇尚未盡,大軍鎮(zhèn)關門。
旌旗遍草木,兵馬如云屯。
圣朝正用武,諸將皆承恩。
不見征戰(zhàn)功,但聞歌吹喧。
儒生有長策,閉口不敢言。
昨從關東來,思與故人論。
何為廊廟器,至今居外藩。
黃霸寧淹留,蒼生望騰鶱.
卷簾見西岳,仙掌明朝暾。
昨夜聞春風,戴勝過后園。
各自限官守,何由敘涼溫。
離憂不可忘,襟背思樹萱。
|
|
潼關鎮(zhèn)國軍句覆使院早春,寄王同州解釋:
潼關鎮(zhèn)國軍句覆使院早春,寄王同州
胡寇尚未盡,大軍鎮(zhèn)關門。
旌旗遍草木,兵馬如云屯。
圣朝正用武,諸將皆承恩。
不見征戰(zhàn)功,但聞歌吹喧。
儒生有長策,閉口不敢言。
昨從關東來,思與故人論。
何為廊廟器,至今居外藩。
黃霸寧淹留,蒼生望騰鶱.
卷簾見西岳,仙掌明朝暾。
昨夜聞春風,戴勝過后園。
各自限官守,何由敘涼溫。
離憂不可忘,襟背思樹萱。
《潼關鎮(zhèn)國軍句覆使院早春,寄王同州》是唐代詩人岑參所作的一首詩。該詩以大軍駐扎在潼關,寄托了作者對于國家安危的關切和對戰(zhàn)勝胡寇的期待。
首先,詩歌描繪了潼關的景象,旌旗遍布、兵馬如云,形容了大軍的威武和龐大。接著,描述了諸將們得到朝廷的恩賜,但卻沒有見到他們的戰(zhàn)功,只能聽到歌吹的喧囂聲。這種情感表達了作者對于諸將們應該積極投入戰(zhàn)斗的期望。
之后,詩中出現了儒生有長策,閉口不敢言的描寫,暗示了儒生們對于時事的顧慮和無言的困境。作者從關東來到潼關,思念與故人論道。他不解地問道,為什么儒學之士要在廊廟中仕宦,而不能在外地發(fā)展。這種思考也反映了岑參對于時代風氣的質疑和思索。
最后,詩中表現出作者離別時的憂愁,他看到了西岳,目睹了仙掌明朝暾的景象,也聽到了春風帶來的喜悅。然而,他也感到各自限官守的困局,無法一起享受涼溫。與此同時,作者也不忘離別時的惆悵和對故鄉(xiāng)的思念。
這首詩詞通過對潼關軍事和儒學之士的描寫,揭示了作者對于國家安危和時代狀況的關切。同時,還表達了作者離別時的憂愁和對故鄉(xiāng)的思念。整首詩表達了作者對于時代的思考和對于未來的期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