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送李翥游江外 / 作者:岑參 |
相識應(yīng)十載,見君只一官。
家貧祿尚薄,霜降衣仍單。
惆悵秋草死,蕭條芳歲闌。
且尋滄洲路,遙指吳云端。
匹馬關(guān)塞遠,孤舟江海寬。
夜眠楚煙濕,曉飯湖山寒。
砧凈紅鲙落,袖香朱橘團。
帆前見禹廟,枕底聞嚴灘。
便獲賞心趣,豈歌行路難。
青門須醉別,少為解征鞍。
|
|
送李翥游江外解釋:
《送李翥游江外》是唐代詩人岑參創(chuàng)作的一首詩詞。詩中描述了詩人十年相識卻只有一次聚會的情景,詩人送別好友李翥出游江外并表達了自己的惆悵之情和對友人的祝福。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相識應(yīng)十載,見君只一官。
家貧祿尚薄,霜降衣仍單。
惆悵秋草死,蕭條芳歲闌。
且尋滄洲路,遙指吳云端。
匹馬關(guān)塞遠,孤舟江海寬。
夜眠楚煙濕,曉飯湖山寒。
砧凈紅鲙落,袖香朱橘團。
帆前見禹廟,枕底聞嚴灘。
便獲賞心趣,豈歌行路難。
青門須醉別,少為解征鞍。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送別李翥為情景,通過描繪詩人和李翥相識十年的情景,表達了對友人離別的惋惜之情和祝福之意。
詩的開篇,詩人表示與李翥相識已有十年之久,但卻只有一次見面的機會。這是因為李翥在官場上的職位很低,家境貧寒,祿位微薄,無法享受豐厚的福利,因此很少有機會和詩人聚會。而詩人自己也生活貧困,連一年四季換衣的條件都沒有。
接下來,詩人表達了自己的憂愁之情。秋草死去,芳年即將結(jié)束,而且整個世界都顯得蕭條凄涼。他開始思考,不如尋找一條通向滄洲的道路,指向遙遠的吳國(即江南地區(qū))。他用借代描繪了自己追求夢想的旅程。
在第三、四句的描寫中,詩人使用了獨特的意象描寫。他將自己比作孤獨的騎馬穿越邊關(guān),乘坐孤舟漂泊江海。夜晚他躺在楚地的煙霧空氣中,清晨吃著寒冷的湖山早飯。這些描寫營造出了一種寂寞和冷清的氛圍。
在接下來的幾句中,詩人描繪了一種田園風(fēng)光和溫馨的景象。他聽到了砧聲,紅鲙魚從砧板上落下,薄紗香團從袖口飄出。這是一種寧靜和閑適的生活情景。
最后幾句中,詩人描述了送別的場景。他在離開之前去拜訪了禹廟,旅途上聽到了漸漸嚴峻的灘聲。盡管旅途艱難,但詩人仍然能夠獲得心靈的滿足,而不會感到困擾。他表示,即使之后要離開青門(離開京城,即長安),也要喝醉告別,并少為解征鞍(少為解下行軍的鞍馬)。
總體來說,這首詩詞以送別為背景,表達了詩人對朋友離別的惋惜,同時也展現(xiàn)了詩人對自己旅途的思考和對生活的熱愛。詩中運用了描繪自然景物和生活細節(jié)的手法,使詩境活靈活現(xiàn)。同時,詩人在表達自己情感的同時,也抒發(fā)了對友人的祝福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