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公講堂 / 作者:岑參 |
文公不可見,空使蜀人傳。
講席何時散,高臺豈復全。
豐碑文字滅,冥漠不知年。
|
|
文公講堂解釋:
《文公講堂》是唐代詩人岑參創作的一首詩。這首詩的中文譯文大致是:無法親眼目睹文公講堂,只能依靠蜀人的傳說。講壇何時解散,高臺是否還完整。雄偉的碑文已經消失,深邃的墓地也不知道多久了。
這首詩描寫了一個無法親睹的場景,文公講堂。文公的講堂已經不存在了,只能通過蜀人的傳說來了解。詩人提問講壇何時散去,高臺是否依然完好。他描述了讓人惋惜的景象:偉大的碑文已經被消失,深遠的墓地也不知道經歷了多少年。
整首詩流露出一種哀嘆和思考的情緒。詩中的文公講堂代表了一個輝煌的時代,偉大的人物和歷史價值,但現在成為了過去的影像。詩人對這種轉變和時間的流逝感到惋惜并感嘆人的功績和偉大的文化已逐漸磨滅。這首詩倒映了人類文明中不可避免的衰落和建筑物的消失,表達了對歷史的敬仰和滄桑時光的憂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