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偃師東與韓樽同詣景云暉上人即事 / 作者:岑參 |
山陰老僧解楞伽,潁陽歸客遠相過。
煙深草濕昨夜雨,雨后秋風渡漕河。
空山終日塵事少,平郊遠見行人小。
尚書磧上黃昏鐘,別駕渡頭一歸鳥。
|
|
偃師東與韓樽同詣景云暉上人即事解釋:
詩詞《偃師東與韓樽同詣景云暉上人即事》中文譯文:
山陰老僧解楞伽,
潁陽歸客遠相過。
煙深草濕昨夜雨,
雨后秋風渡漕河。
空山終日塵事少,
平郊遠見行人小。
尚書磧上黃昏鐘,
別駕渡頭一歸鳥。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描述了偃師東和韓樽兩位游子與景云暉上人一起的行程和感受。
詩的前兩句描繪了一個老僧解釋《楞伽經》的場景,也描繪了一個遙遠的游子與僧人相遇的場景。山陰老僧解楞伽,潁陽歸客遠相過。這里的潁陽指代作者自己,他是潁陽人,歸來的客人。
隨后的兩句描繪了昨夜的雨,煙霧籠罩著山地,草地潮濕,秋風吹過漕河。這里通過描繪自然景物,表達了一種寧靜和恬淡的氛圍。
接下來的兩句描述了空山中塵事少,平原上行人稀少,平郊遠處的行人看起來很小。這部分表達了一個孤寂和寧靜的景象,也暗含了游子們遠離塵囂,返歸自然的心境。
最后的兩句描繪了尚書磧上黃昏的鐘聲,一只歸鳥從渡頭飛過。這里用黃昏的鐘聲和歸鳥的形象來隱喻游子們的歸程,表達了一種對家鄉的思念和歸屬。
整首詩通過描繪山河之美,遠離塵囂之境,以及對歸途的思念,展示了作者對自然和故鄉的熱愛和向往,同時也表達了對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