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送張郎中赴隴右覲省卿公(時張卿公亦充節度留后) / 作者:岑參 |
中郎鳳一毛,世上獨賢豪。
弱冠已銀印,出身唯寶刀。
還家卿月迥,度隴將星高。
幕下多相識,邊書醉懶操。
|
|
送張郎中赴隴右覲省卿公(時張卿公亦充節度留后)解釋:
這首詩是唐代詩人岑參所作,題為《送張郎中赴隴右覲省卿公(時張卿公亦充節度留后)》。以下是這首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送張郎中前往隴右覲見卿公(當時張卿公亦充任節度使留后)
中郎張張郎中,如鳳毛一根,世間獨具英豪之氣。雖年輕已經被賜予銀印,從出生便擁有寶刀。返回故鄉,卿月與他相隔迢遠,跨越隴山,將會達到高聳的星宿。在軍營中有許多相識的人,但他醉倒在邊塞的書信上,懶得再理會軍務。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通過描繪張郎中的形象,表達了他的英勇和高尚品質。詩人以“中郎張張郎中,如鳳毛一根”來形容張郎中的非凡,將他的威嚴與鳳毛之輕盈相對應,暗示他在世間獨具英豪之氣。銀印和寶刀象征著他的功績和威望,盡管年輕,但已被賜予權威。
詩中的“卿月”和“隴山”則表達了張郎中的遠行之情景,以及他將要投身的高位和重任。"卿月"可能是指官階高昂的月亮,暗示了卿公的地位崇高。而"隴山"則是一個地理符號,意味著他要前往隴右,承擔重要的軍事職務。
“度隴將星高”則用以贊頌他的前途光明,可能暗指他將會在軍事事業中取得卓越的成就,星高則寓意著高官顯赫之意。
最后兩句“幕下多相識,邊書醉懶操”則表達了張郎中在軍中的熟人輩出,但他卻寧愿倒在書信上沉醉,懶得去理會軍務,這或許反映了一種豁達超然的態度。
整體而言,這首詩描繪了一個英勇威武、才華出眾的年輕官員,他將要踏上崇高的官途,同時也表現出作者對他的敬仰之情。同時,詩人在描寫英雄形象的同時,也透露出一種超脫塵俗的豁達情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