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送鄭少府赴滏陽 / 作者:岑參 |
子真河朔尉,邑里帶清漳。
春草迎袍色,晴花拂綬香。
青山入官舍,黃鳥度宮墻。
若到銅臺上,應(yīng)憐魏寢荒。
|
|
送鄭少府赴滏陽解釋:
《送鄭少府赴滏陽》是唐代詩人岑參創(chuàng)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譯文:
子真河朔尉,邑里帶清漳。
春草迎袍色,晴花拂綬香。
青山入官舍,黃鳥度宮墻。
若到銅臺上,應(yīng)憐魏寢荒。
詩意:
這首詩詞寫的是岑參送鄭少府前往滏陽的場景。鄭少府作為地方官員,要前往滏陽任職。詩人以優(yōu)美的文字描繪了春天的景象,將自然與官職、人物融合在一起,表達(dá)了離別之情和對友人前程的祝愿。
賞析:
1. 描寫自然:詩中通過描繪春草迎風(fēng)搖曳、晴花散發(fā)芬芳的場景,展現(xiàn)了春天的生機(jī)和美麗。青山融入了官舍的背景,黃鳥飛過宮墻,為整個畫面增添了一份寧靜和和諧。
2. 深情告別:詩人使用了“送”字,表達(dá)了與鄭少府的離別之情。以宛轉(zhuǎn)的文字,抒發(fā)了友情的深摯和不舍。
3. 官職與景色:青山和黃鳥的描繪,與“青山入官舍,黃鳥度宮墻”的表達(dá),將官職與自然景色相結(jié)合,凸顯了鄭少府官職之高貴,以及他前程的重要性。
4. 歷史意蘊(yùn):最后兩句“若到銅臺上,應(yīng)憐魏寢荒”涉及歷史典故。銅臺指的是銅雀臺,而魏寢指的是魏明帝的陵墓。這里通過歷史的引用,增加了對鄭少府前程的期許,以及對魏明帝寢宮荒涼的感嘆。
總體來說,這首詩以清新的語言描繪了春天的景色,融合了離別情感、官職榮耀和歷史典故,展示了唐代詩人岑參嫻熟的寫作技巧和豐富的情感表達(d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