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覺高僧蘭若(和尚去冬往湖南) / 作者:杜甫 |
巫山不見廬山遠,松林蘭若秋風晚。
一老猶鳴日暮鐘,諸僧尚乞齋時飯。
香爐峰色隱晴湖,種杏仙家近白榆。
飛錫去年啼邑子,獻花何日許門徒。
|
|
大覺高僧蘭若(和尚去冬往湖南)解釋:
大覺高僧蘭若(和尚去冬往湖南)
巫山不見廬山遠,
松林蘭若秋風晚。
一老猶鳴日暮鐘,
諸僧尚乞齋時飯。
香爐峰色隱晴湖,
種杏仙家近白榆。
飛錫去年啼邑子,
獻花何日許門徒。
譯文:
巫山的景色遮住了遠處的廬山,
松林中,蘭若寺的秋風吹得很晚。
一位年邁的和尚仍然敲著日暮的鐘聲,
其他的僧人還在乞求齋食。
香爐峰的景色在晴朗的湖面上隱約可見,
種植杏樹的仙家住在附近的白榆樹下。
去年,邑子里的孩子哭著送別飛錫的和尚離去,
何時才能獻花給他并成為他的門徒呢?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唐代詩人杜甫寫給他在湖南大覺高僧蘭若的詩。詩中描繪了蘭若寺的景色和僧人們的生活,表達了杜甫對蘭若和尚的敬佩和思念之情。
詩的開篇,杜甫用"巫山不見廬山遠"來形容蘭若寺與廬山的遠離,也是在形容杜甫思念蘭若和尚的心情。接著描述了蘭若寺的松林,在秋風吹拂下呈現出一種寧靜和宜人的氛圍。
下一聯描寫了蘭若打鐘的場景,一位年邁的和尚仍然堅守在敲鐘的崗位上,不顧日暮的時候,象征著他對佛法的專注和奉獻。接著描繪了其他的僧人仍然以乞討齋食為生,反映出他們的清苦生活和對信仰的堅持。
再接下來,詩人用"香爐峰色隱晴湖,種杏仙家近白榆"來表達對蘭若寺附近自然景觀的描繪。香爐峰是蘭若寺附近的一座山峰,晴湖則是指湖面上的景色。種植杏樹的仙家住在附近的白榆樹下,這些景色和生活的描繪,形象地表達出了蘭若寺的寧靜和美好。
最后兩句,詩人提到去年飛錫的和尚哭著離開,問何時又能獻花并成為他的門徒,表達了詩人對蘭若和尚的景仰和希望。整首詩以寫景和寫人相結合,表達了詩人對蘭若和尚的深深敬仰和思念之情,展示了蘭若寺的寧靜和美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