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送綿州李司馬秩滿歸京,因呈李兵部 / 作者:岑參 |
久客厭江月,罷官思早歸。
眼看春光老,羞見梨花飛。
劍北山居小,巴南音信稀。
因君報兵部,愁淚日沾衣。
|
|
送綿州李司馬秩滿歸京,因呈李兵部解釋:
送綿州李司馬秩滿歸京,因呈李兵部
久客厭江月,罷官思早歸。
眼看春光老,羞見梨花飛。
劍北山居小,巴南音信稀。
因君報兵部,愁淚日沾衣。
中文譯文:
送綿州的李司馬秩滿了,回京府。因此,寫了一封信給李兵部。
長期在外客居,已經厭倦了江月的美景,心中已經開始思念早日回家。眼看春光漸漸老去,自愧不如梨花翩翩飛舞。我居住在北山的小木屋,音信來往卻很少,尤其是巴南地區更是少有音信傳來。因為想要給你報告軍務,愁苦的淚水就日日沾濕我的衣袖。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是唐代詩人岑參寫給李兵部的一首詩,其中表達了詩人思鄉的情感和對長期在外任官生活的厭倦之情。詩人在江邊游歷已久,已經對江月的美景厭倦,開始思念家鄉的溫暖。他看到春光逐漸老去,自愧不如梨花般嬌媚,表達了他對時光的進行感到悲哀。詩人雖然在北山居住,但是與巴南的音信往來很少,讓他更加思念家鄉和親人。最后,詩人因為想要向李兵部報告軍務的緣故,愁苦不堪,淚水時常濕透了衣袖。通過這首詩詞,岑參表達了自己的思鄉之情和在官場紛爭中的無奈和辛苦。在唐代的士人當中,思鄉和憂國是常見的主題,這首詩也是其中的一例,通過對細節的描寫和自省,傳達了作者的情感和對現狀的反思。
|
|